为啥中国空间站只能上3个人,而国际空间站却能达到十几人?说的直白一些,差别就是我们是私人别墅,而国际空间站就是群租房,中国空间站是我们自己造的,可以最大化让自己人利用,而国际空间站就不行,是多个国家共用的,他们只能挤一挤。 现在中国空间站就三个舱段,天和核心舱管生活起居,问天、梦天俩实验舱专门搞科研,三个舱加起来总重量还不到 100 吨,内部活动空间 110 立方米。 咱们搞空间站本来就不是为了 “凑人数撑场面”,是为了实实在在做太空实验 —— 比如问天舱里的生命生态实验柜,能养植物、孵线虫,梦天舱的材料科学实验柜能炼太空合金,3 个人刚好能把这些精密实验盯得明明白白,多一个人反而没那么多急活儿,纯粹浪费资源。 再看国际空间站,那可是个 “多国拼凑的大家伙”:15 个舱段来自美国、俄罗斯、欧洲航天局、日本这些不同国家,总重量超 400 吨,内部空间快 1000 立方米,跟个太空版的 “筒子楼” 似的。 就是因为每个参与国都想分一杯羹 —— 美国要派宇航员测深空探测技术,俄罗斯要做太空医学实验,欧洲和日本还得安排人盯着自己的实验设备,你派 2 个、我派 3 个,凑凑就有十几人了。 可这里面好多人其实是 “凑数的”,比如有些欧洲宇航员上去,半个月就做一两个简单实验,剩下时间要么帮忙维护设备,要么就是拍点视频宣传,根本没满负荷工作。 更麻烦的是各国协调 —— 今天美国想占用某个实验平台,明天俄罗斯说要优先检修自己的舱段,经常因为扯皮耽误事儿,反倒不如咱们 3 个人来得高效。 而且别以为国际空间站人多就厉害,它现在早就是 “老破小” 了:1998 年就开始建,到现在快 30 年了,很多设备都老化得不行,俄罗斯的 “星辰” 号服务舱还老漏气,美国的舱段连空调都经常出故障。 想修吧,得十几个国家一起商量,有时候因为政治原因还谈不拢 —— 前两年俄罗斯跟美国闹矛盾,差点就退出了,搞得国际空间站差点停摆。 反观咱们中国空间站,全是自主研发的新设备,天和核心舱的供电、温控系统都是最先进的,想升级随时能升,去年还加了个 “巡天” 空间望远镜,以后想加新舱段也留了接口,根本不用看别人脸色。 再说了,中国空间站不是不能多上人,只是现在没必要。咱们的设计本来就留了扩展空间,等以后实验需求增加了,加个新的生活舱或者实验舱,住 5 人、6 人都没问题。 关键是咱们自己说了算,想怎么安排、什么时候扩容,全看咱们的科研计划,不用跟别人掰扯。 不像国际空间站,人多是多,可好多时候是 “打肿脸充胖子”,为了满足各国的 “参与感” 不得不挤在一起,实用度反而不如咱们。 所以真不是谁比谁强,是路子不一样。咱们走的是 “小而精、按需定制”,把每一寸空间都用在科研上;他们走的是 “大而杂、多国共用”,为了平衡各方需求不得不搞大。 要是比谁的实验成果多、谁的设备更靠谱,咱们这 “太空别墅” 可比他们那 “太空群租房” 实在多了,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为什么大家都不提中国空间站了?
【244评论】【2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