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给力又冷静!”10月18日报道,据平安宁波消息:10月10日上午,一外卖小哥陈在兴前往泗门镇府前路附近一家外卖店取餐时,发现异常:店门紧闭,透过门缝,只见一名男店员坐在地上抽搐,另一名女店员趴在沙发上,口吐白沫不省人事,推开门煤气味混杂着沸腾的水蒸气扑面而来,陈在兴喊了他们几声没有得到回应。 10月10日上午10点20分左右,浙江宁波余姚市泗门镇府前路的一家快餐店内,一场与死神的惊心动魄的赛跑悄然上演。外卖员陈在兴匆匆赶到目的地,本应是一派热闹营业景象的店铺,此刻却大门紧闭,寂静无声,与预期形成鲜明反差。这一异常让他心生警惕,也开启了一次教科书式的生命救援。 这次成功的救援并非偶然,它不是一次孤立的英雄壮举。这是一个由个人冷静的特质,精准的远程技术协作,以及温暖的社群文化共同铸就的范例,深刻揭示了在现代社会,一个平民英雄是如何诞生的。 英雄之举始于危急时刻超越本能的冷静。当陈在兴透过门缝瞥见有人倒地,推开门刹那,浓烈的煤气与蒸腾的水汽汹涌而至。那一刻,他的第一反应并非径直上前搀扶倒地之人。他毫不犹豫地径直冲进厨房,以果敢之态迅速关闭了那仍在泄漏着煤气的炉灶阀门,避免了可能发生的危险。 这个行动准确地排除了持续扩大的危险,为后续所有救援创造了安全前提。随后,他拨打120急救电话,快速清晰地报告了地址、人数和中毒情况,为专业力量的介入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这份冷静在他面临最大挑战时尤为突出。当120接线员判断需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时,从未学过的陈在兴感到了紧张。但他迅速将情绪转化为专注,严格按照电话里的远程指导,跪在地上为昏迷的女店员执行胸外按压。 如果说陈在兴的冷静是救援的基石,那么现代通讯技术就是连接善意与专业的桥梁。这起事件无疑是科技赋能的生动写照,更是凡人善举的鲜活典范。科技的力量融入其中,让平凡人的善意得以更广泛地传递,闪耀着人性与智慧交织的光芒。一部小小的手机,让现场的执行者与千里之外的专家实现了“零距离”协作。 决定性的转折点,是那通没有挂断的视频电话。接线员正是通过手机屏幕,直观看到了女受害者已然青紫的面色和微弱的呼吸,才做出了必须立即进行心肺复苏的准确判断,这突破了纯语音沟通的局限。 视频通话随即从诊断工具转变为实时教学平台。接线员得以一边发出指令,一边观察陈在兴的按压动作,确保了操作的有效性。这不再是一个人的孤军奋战,而是一场由现场执行者与远程“大脑”共同完成的生命接力。 英雄之举绝非无源之水,其背后常常有着丰沃的价值土壤。那土壤孕育着正义、担当与奉献,滋养出英雄们闪耀人性光辉的非凡行为。陈在兴的挺身而出,是他一贯行为的自然流露。就在去年10月,他曾在下班路上救下过一名企图投河的女孩,这证明了乐于助人是根植于他内心的准则。 这位来自安徽宿州的27岁青年,早在17岁时便背井离乡来到余姚。时光荏苒,如今他已在这座城市度过了整整十个春秋,余姚俨然成了他的第二故乡。他早已将此地视为“第二个家”。他直言,自己之所以伸出援手,是因为感受到了这座城市对外来务工者的友善,他觉得帮助“家人”是理所应当的。 救援之后,店主夫妻康复后两次提出给予500元感谢金,都被他婉拒了。他解释说,这是分内事,并相信“站点里任何同事遇到都会这么做”。这不仅体现了个人品格,也反映出他所在团体互助向善的氛围。 最终,陈在兴的救援案例告诉我们,一个平民英雄的诞生,需要个人临危不乱的勇气,需要科技手段放大善意的效能,更需要一个能让人产生归属感与责任感的社会环境。这不仅是一个人的胜利,更是一场社会协作力量的胜利。
外卖员:你还有时间拍照是吗?
【2评论】【8点赞】
青岛的东北人
500元怎么想的?还两次!虽然救人不是为钱,可500那就别恶心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