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瞎祛湿!痰湿、寒湿、湿热的区别,看这篇就够了 很多人总觉得身体沉重、大便黏马桶,就想着“祛湿”,可吃了祛湿药却没效果,甚至越调越糟?其实问题出在没分清自己是哪种“湿”!痰湿、寒湿、湿热虽都和脾胃失调有关,但调理方向天差地别,搞错了反而伤身体! 1. 痰湿:身体像灌了铅,越动越累 这类人多是脾胃消化功能变差,水液排不出去,和体内痰浊缠在一起形成痰湿。最典型的就是舌体胖大,两侧齿痕明显,像被牙齿压过的锯齿。平时总犯懒,下班回家就想瘫在沙发上,没干重活也浑身乏力,喉咙里还总像有痰,咳不出来也咽不下去。调理重点是燥湿化痰、理气和胃,可参考二陈汤加减。 2. 湿热:身体又黏又热,浑身不舒服 湿邪在体内待久了没及时清除,就容易“捂”出热气,形成湿热。舌象很有特点,舌质偏红,舌苔黄厚腻,摸起来像涂了一层油。常见表现是头晕眼花、耳朵里嗡嗡响,嘴里发苦,两侧肋骨还会胀痛,夏天一出汗浑身黏腻,异味特别重。调理要以清肝胆、利湿热为主,可参考龙胆泻肝丸加减。 3. 寒湿:畏寒怕冷,一吃凉的就拉肚子 除了环境潮湿的影响,平时贪喝冷饮、体内阳气不足,都容易让寒邪和湿邪勾结,形成寒湿。舌头颜色偏淡,舌苔白腻,舌面摸起来湿哒哒的。这类人比正常人更怕冷,冬天手脚冰凉,夏天也不敢吹空调,胃口差,吃点生冷食物就拉肚子,大便稀软不成形。调理核心是温阳、散寒、健脾,可参考附子理中丸加减。 提醒大家,中医祛湿的关键是“辨证论治”,除了这三种常见类型,还有上热下寒、寒热交杂等复杂情况。如果身体有不适,建议找专业医师诊断后再调理,千万别盲目跟风吃药哦~
别瞎祛湿!痰湿、寒湿、湿热的区别,看这篇就够了 很多人总觉得身体沉重、大便黏
陈科普
2025-10-21 08:53:55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