毁掉一个国家不一定非得打仗! 这次日本的命脉被牢牢抓住了,大家都清楚,现在的日本是有名的产业升级慢,人口老龄化严重,年轻人低欲望的社会。 日本政府前两年喊得震天响,说要砸130亿美元重建半导体产业,台积电、美光这些大公司都来建厂了。 结果到今年5月,15座新芯片厂只有7座开工,瑞萨电子、罗姆这些企业的工厂因为缺设备、没工人,直接撂挑子不干了。 更搞笑的是,日本死磕的氢能源汽车,因为专利被垄断、成本高得离谱,被全球市场直接抛弃,反倒是中国的新能源车,靠着锂电池技术抢了东南亚、欧洲的市场,2023年上半年就出口了53.4万辆。 这种“技术老顽固”的代价太惨了,日本制造业缺人缺到什么程度?岗位空缺率15%,中小企业因为“员工离职倒闭”的多了30%。 中国企业在全球电动车电池市场占了60%的份额,日本连最基本的锂电池都要靠中国供应链,产业升级卡壳,日本从“技术输出国”变成了“技术跟班”。 2025年日本总人口掉到1.235亿,比最高峰少了900多万,65岁以上老人占了30%,相当于每3个人里就有1个是老头老太太。 更绝的是,新生儿才33.9万,死的人却是新生的2.5倍,东京还能撑着点人口,其他地方直接变“鬼城”,全国13.5%的房子空着没人住,农村每五户就有一户没人。 年轻人用“不婚不育不买房”的集体躺平,回应这个让人喘不过气的社会,养个孩子到大学毕业要1500万日元,可40%的年轻人干的是临时工,平均年薪才300万日元。 女性平均初婚年龄拖到29.4岁,不结婚的越来越多,个人主义取代了“传宗接代”,政府想用每月1-1.5万日元的育儿补贴刺激生育。 看日本这出“慢性死亡”的悲剧,我既觉得可惜,又觉得该警醒。 这个当年靠“终身雇佣”“年功序列”牛气冲天的国家,最后被自己的制度反噬了,企业僵化、创新停滞、社会流动性消失,当年轻人发现“努力的成本比收益高太多”时,躺平就成了最理性的选择。 但更可怕的是,这种“低欲望病毒”正在全球蔓延,中国考公务员热、逃离北上广、“全职儿女”越来越多,都在暗示同样的危机。 不过中国还有庞大的市场、产业升级的动力和政策调控的空间,但我们不能掉以轻心,真正的危险不是经济变慢,而是“希望感”没了。 日本的经验告诉我们:当一个社会让年轻人看不到未来,它就失去了未来,治理国家就像开公司,最重要的不是GDP,而是“希望感”。 因为只有想进步,才会去努力,只有期待未来,才会去创造,否则我们面对的将不只是“躺平的一代”,而是一个失去心跳的社会。
澳大利亚发现日本护照,当场翻脸。日本人在澳大利亚出示日本护照的瞬间就被带走了。日
【9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