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宣布了!10月18日,美国正式宣布:将从11月1日起对进口巴士加征10%的关税,同时将《美墨加协定》的关税豁免范围扩大至中型和大型卡车。 一边给盟友开绿灯,一边对全球其他国家挥舞关税大棒,美国这番操作再次让全球贸易市场看清了其单边主义的真面目。 看似精准调控的关税政策,背后藏着的却是保护本土产业的私心,而这种顾此失彼的做法,最终恐怕只会反噬自身。 这项新关税政策的出台,并非临时起意。早在今年 4 月,美国商务部就已经依据《贸易扩张法》第 232 条款,启动了对中型和重型卡车及零部件进口的国家安全调查,为如今的关税调整埋下了伏笔。 按照新规,从 11 月 1 日起,进口巴士将被额外征收 10% 的关税,而中型和大型卡车则凭借《美墨加协定》的豁免条款获得特殊待遇 —— 只有车辆中非美国产的部分需要缴纳 25% 的关税,符合要求的零部件更是能直接免税进口。 这样的区别对待,让美国的贸易保护意图暴露无遗,毕竟数据显示,美国进口的重型货车中 78% 来自墨西哥,15% 来自加拿大,所谓的 “国家安全” 考量,更像是为偏袒北美盟友量身定制的借口。 美国政府本想通过关税壁垒保护本土制造业,却没想到先给自家企业添了麻烦。 通用汽车已经预估将面临高达 50 亿美元的关税相关成本,福特汽车也将承受 30 亿美元的损失,就连美国本土的卡车制造商帕卡公司,第三季度的关税成本都将达到 7500 万美元。 更讽刺的是,由于墨西哥工厂能享受关税优惠,戴姆勒、沃尔沃等企业纷纷加大在墨西哥的投资,导致在美国本土生产的卡车反而比墨西哥产的同类车型高出 3% 的成本溢价,完全背离了政策初衷。 这种内耗式的保护政策,不仅没能让本土企业受益,反而打乱了自身的供应链体系。 在这场关税风波中,中国的表现尽显大国风范与产业实力。作为全球电动巴士领域的领军者,宇通、比亚迪等企业早已凭借过硬的技术和完善的全球布局,在国际市场占据重要地位。 面对美国的关税限制,中国企业并没有陷入被动,而是通过技术升级和多元化市场布局从容应对 —— 既深耕东南亚、欧洲等新兴市场,又持续投入研发提升产品竞争力,用实力证明真正的核心优势从不怕贸易壁垒的考验。 这种不卑不亢、专注自身发展的态度,与美国动辄挥舞关税大棒的做法形成了鲜明对比,也让全球看到了中国制造业的韧性与担当。 美国的关税政策还在全球范围内引发连锁反应。墨西哥总统早已明确表态,若利益受损将寻找其他贸易伙伴,加拿大也在积极提升经济韧性,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 而对于普通美国民众来说,关税成本最终还是会转嫁到消费端,未来乘坐公交、租赁车辆的费用都可能随之上涨。 更严重的是,这种单边主义行为正在不断侵蚀全球贸易的信任基础,让本就脆弱的全球供应链雪上加霜。 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贸易保护主义从来都不是出路。美国想用关税筑起围墙保护自己,却可能在不知不觉中与世界脱轨。而中国始终坚持开放合作的态度,用实力赢得尊重,用包容推动共赢。 那么问题来了,大家觉得美国这次的关税政策能达到预期效果吗?中国企业又该如何进一步应对全球贸易中的不确定性?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
美国又开始慌啦!美国把对中国的关税从145%降下来了,结果却发现中国客户没了,根
【6评论】【30点赞】
用户10xxx07
当面用大炮轰开中国国门,要求贸易,现在却要阻碍贸易,都是他们说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