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雄安新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教育板块再传捷报——北京科技大学雄安校区四栋学生宿舍楼顺利封顶,标志着首批4所疏解高校建设进入竣工冲刺阶段。从“图纸蓝图”到“实景雏形”,这座未来“智慧教育之城”的轮廓正加速清晰。 沿雄安新区主干道燕赵大街向东,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四所高校的建设现场一片忙碌。这四所“双一流”高校均扎根起步区第五组团北部,目前已全面进入施工高峰期,预计2027年秋季同步迎来首批学子 。 10月15日,北科大雄安校区第一组团四栋学生宿舍楼(含两栋本科生宿舍、两栋硕士宿舍)完成主体封顶,可容纳4500余名学生入住。该组团南邻燕赵大街,总建筑面积8.3万平方米,包含宿舍楼、钢铁书院及综合楼等6栋建筑,自2024年12月开工以来持续提速,预计2025年11月实现全面封顶,2026年9月竣工交付。更值得关注的是,校区首开项目实验实习保障中心已通过验收,第二组团全面开工,第三组团进入国家审批阶段,一期94.18万平方米建成后将支撑3.6万名学生的学习生活需求。 北林大雄安校区以“无界植物园”为设计核心,正打造全球最大的林草种质资源库,计划保存180万份种质资源,校园内将种植6000余种植物实现“教学与生态融合”。目前,校区一期82.88万平方米建筑已100%开工,涵盖宿舍、食堂、校医院等30个单体,计划2026年底建成;定位“公共建筑组团”的第二组团(含图书馆、体育馆等)已完成招标,即将启动施工;第三组团市政与智慧校园工程力争2025年内具备开工条件 。 地大雄安校区首栋建筑综合服务楼已于2024年7月封顶,目前第一组团(13.75万平方米)正进行主体施工,第二组团主教学楼、学科用房等多个项目相继开工,涵盖艺术中心、公共实验中心等12万平方米建筑,计划2027年6月竣工。校区一期51.89万平方米工程预计2026年底完工,可满足1.02万名学生的教学科研需求,重点布局地球科学与新能源交叉学科,湖区广场将设置地球科学主题雕塑,凸显学科特色。 北交大雄安校区已实现学生宿舍A标段6号楼(博士生公寓)封顶,B标段进入地上主体施工阶段,一期第二组团(含思源楼等22栋建筑)预计2027年初完工。校区最受关注的“国家轨道交通安全评估研究中心”于2024年9月开工,总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2028年完工后将成为智慧交通领域的核心科研平台。整个校区分两期建设,最终可容纳3.6万名学生,聚焦轨道交通特色学科发展。 在首批高校攻坚的同时,雄安高校疏解的“第二梯队”已进入规划阶段。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5所高校的雄安校区已明确选址于起步区第一组团,临近规划中的小里高铁站,总占地面积达3860亩。目前5所高校正编制总体规划建设方案,力争2025年内启动建设,预计2030年前后投入使用 。 此次高校疏解并非简单的“空间转移”,而是学科布局与新区发展的深度融合:北林大的种质资源库服务雄安生态建设,北交大的安评中心对接轨道交通产业,北科大的钢铁书院延续学科特色,地大的地球科学平台呼应资源勘探需求。国家发改委明确,后续将持续完善住房、医保等配套政策,确保疏解人员“留得下、发展好”,到2035年,雄安新区将形成拥有30万高校师生的教育集群,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教育高地 。
武汉理工大学被称为“984.5大学”,有点过誉了,对学校也不是好事。首先地理位
【1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