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逸夫是个谜!他每年向国内捐1亿港币,2014年邵逸夫去世,他死后200多亿财产却无人继承,别说争夺家产了,直到他去世,他的4个子女,都没有一个人出现,他超过200亿的遗产,如今还躺在邵氏基金里,无人问津。 2014年1月7日,香港养和医院的VIP病房内,心电监护仪的警报声划破凌晨的寂静,107岁的邵逸夫在空无一人的床榻前阖然长逝。 这位捐建近3万座逸夫楼的慈善巨擘,身后238亿港元遗产竟遭遇子女集体拒继承的旷世奇闻。 四位子女连葬礼都未现身,仅通过律师行发布一句,“有些东西比金钱更重要”的声明。 这可是几百亿的巨额遗产,他们父子父女之间,到底有什么恩怨,连几百亿都不肯要? 上世纪五十年,邵逸夫与子女之间的感情,就有了裂痕。 1952年,邵逸夫在新加坡戏院,对18岁歌女方逸华一见钟情时,而原配黄美珍,正带着四个孩子在新加坡独守空房。 当时,长子邵维铭刚升入中学,在毕业典礼上眼睁睁看着同学父母齐聚,自己却只能低头走出人群,他内心就对父亲产生了埋怨。 1964年邵维铭遭绑架,邵逸夫竟冷静表示“绑匪只要钱”,转身继续审片。次子邵维钟婚礼当天,父亲因TVB台庆彩排缺席。女儿邵素雯在美国分娩时,邵逸夫因收购邵氏兄弟股权未能赴美。 这些看似偶然的缺席,实则是家庭地位在商业帝国中的系统性让位。 如果说这些只是让父亲和孩子之间的感情出现疏离,那么方逸华的出现,成为家庭关系彻底破裂的转折点。 1981年,这位红颜知己进入邵氏管理层时,邵逸夫子女正在集团关键岗位历练。 长子邵维铭时任邵氏制片部总监,却发现自己签发的预算,需经方逸华二次审批,这让他不禁感到愤怒。 次子邵维钟负责院线拓展时,方逸华安插亲信,架空邵维钟的权限。 这一桩桩一件件的事情,都让几个孩子意识到,他们如果在父亲手下,可能会永远被这个第三者强压一头。 1987年黄美珍在洛杉矶病危时,邵逸夫因陪同方逸华考察无线电视项目未能赶赴,长子邵维铭得知后,愤怒之下,在母亲临终床前立誓“永不原谅”。 1997年,邵逸夫90岁迎娶方逸华时达到顶峰,子女们毫不意外,但他们不愿意承认这个继母,所以通过越洋传真宣布断绝关系,连春节团聚的惯例也随之瓦解。 邵逸夫晚年并非没有补救举措,2002年他设立家族信托时特意将四名子女列为受益人,2010年更试图将TVB部分股权转让给长子。但这些经济补偿,在子女眼中却成了“迟来的施舍”。 长女邵素雯在私人信件中写道:“母亲守活寡四十年,难道能用股份抵消?” 这种情,绪在2013年邵逸夫107岁寿宴上暴露无遗,他的大寿,子女们集体缺席,仅托人送来果篮,贺卡落款冰冷地写着“邵氏兄妹”。 伺候邵逸夫多年的管家回忆,老人盯着果篮上的缎带喃喃自语:“他们连当面骂我都不肯。” 邵逸夫在1985年成立邵氏基金,将影视资产与慈善事业捆绑,这种安排既避免家族争产丑闻,又契合香港《信托法》对慈善机构的税务优惠。 这个基金会的基金章程规定:若直系亲属放弃继承,资产将自动转入教育医疗领域。 正因如此,几个孩子拒绝继承,反倒是成就了慈善美谈。 据香港税务局档案显示,截至2023年,邵氏基金已在内地新建137所逸夫小学,捐赠金额累计超百亿港元。 横向对比同期港澳豪门,邵逸夫的家庭经历比较特殊。 何鸿燊家族争产持续十余年,霍英东子女对簿公堂,而邵氏兄妹却敢一致的拒绝继承父亲的遗产,这背后是他们自己的努力。 四人皆在海外完成高等教育后,自立门户,长子邵维铭的新加坡地产公司市值超30亿,次子邵维钟的农业科技企业垄断东南亚果蔬供应链。 经济独立使他们无需像何猷龙那样依赖父辈资源,反而能将拒继承转化为道德资本。 当2021年TVB股权变动时,邵维铭公开表态“邵家不涉足娱乐业”,这种决绝背后是对父亲商业王国的彻底割席。
这娘俩如今在天堂团聚了,他们一个活了91岁,一个活了103岁。很多人不知道的
【9评论】【18点赞】
毛不亦
有得有失,有功亦有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