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一女子在药店买三黄片,店员称一盒18元,当她拿出医保卡后,店员却改口称医药要26元。女子不解问为什么,被告知是“行规”…… 2025 年重庆邓女士家的阳台,阳光落在摊开的药箱上。 她拿起那盒三黄片,包装上 “16 元” 的价签还清晰可见。 想起去年某药店 “现金 18 元、刷医保 26 元” 的答复,她皱了皱眉。 手机突然弹出国家医保局的通知,标题写着 “严查药品阴阳价格”。 她点开通知,指尖划过 “不得歧视医保参保人员” 的条款,心里踏实了些。 7月重庆某连锁药店,玻璃柜里摆满各类药品。 邓女士走到柜台前:“麻烦拿一盒三黄片。”店员从货架取下药盒:“18 块钱。” 她手伸进口袋,掏出医保卡:“刷这个付。” 店员接过医保卡,手指顿了顿:“刷医保的话,得 26 块。” 邓女士愣住了,把医保卡抽回来:“同样一盒药,怎么刷医保就贵了 8 块?” 店员靠在柜台上,语气平淡:“一直都这样,行规。” “哪来的行规?医保局有规定刷医保要加钱吗?” 她追问。 店员没接话,只说:“你要是不想多花钱,就用现金付。” 邓女士看着药盒,又看了看医保卡,转身走出了药店。 回家路上,邓女士打开手机查医保政策。 搜索栏输入 “刷医保买药加价”,跳出多条类似投诉。 有网友说 “买感冒药,现金 25,医保 32”,还有人说 “药店说刷医保要扣手续费”。 她点开当地医保局官网,找到咨询电话,拨了过去。 接线员明确回复:“药店不得因支付方式不同加价,这是违规行为。” 第二天,邓女士特意去了家非医保定点药店。同样问三黄片的价格,店员笑着说:“16 块,比定点药店便宜些。” 她买下药,又多问了句:“你们这儿刷医保的话,会加价吗?” 店员摇头:“我们不是定点药店,刷不了医保,但就算能刷,也不会加价。” 邓女士拿着药走出店,心里更清楚,之前那家药店的 “行规” 就是借口。 她想起店员说的 “行规”,又查了医保结算流程。 原来现金支付药店能秒到账,刷医保要药店先垫付,按月或按季度跟医保局结算。 个别地区医保结算可能有少量管理费,但大多不超过 1%。 “就算一盒药 18 块,管理费也才几毛钱,哪要加 8 块?” 她越想越气。 把自己的经历写下来,发到了本地论坛,很快有不少人跟帖。 有位网友跟帖说:“我上次买降压药,现金 58,医保要 70,跟店员吵了一架。” 还有药店从业者匿名留言:“有些药店是觉得医保的钱‘不心疼’,故意加价。”邓女士把这些留言截图,整理成材料,提交给了当地医保局。 没过几天,医保局工作人员联系她,说会去那家药店核查。 大概过了一周,邓女士收到医保局的反馈。 工作人员说,已对该药店责令整改,还会加强对辖区药店的检查。 “后续我们会不定期抽查,发现加价行为,会按规定处罚。”她挂了电话,把反馈内容转发到论坛,提醒大家遇到加价要投诉。 如今,邓女士再去药店买药,会先问清两种支付方式的价格。 她发现,经过整顿后,很少有药店再敢搞 “阴阳价格”。 国家医保局的通知下发后,小区附近的药店都贴出了 “医保买药不加价” 的告示。 有次她刷医保买退烧药,店员主动说:“跟现金一个价,您放心。”她看着手里的药和医保卡,想起当初的遭遇,觉得现在的监管越来越给力了。 邓女士常跟邻居说:“医保的钱是咱们自己交的,不能让药店随便加价。” 她还把查询医保政策、投诉违规药店的方法,教给小区里的老人。 “遇到不公就得说,咱们的权益得自己维护。” 阳光照在她手里的三黄片上,药盒上的 16 元价签,成了她维护权益的小见证 —— 小小的一盒药,不仅治身体的病,也让更多人看清了 “阴阳价格” 的猫腻,推动着医保环境越来越规范。 信源:女子买药遇“阴阳价” 付现金18元刷医保26元 律师:药店的行为违规 2025-07-09 16:42·零度时评
能劝一个是一个千万别去药店买药了教你一招巨省钱很多人有医保就只知道去药店,
【2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