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对中国企业闻泰海外半导体资产“冻结”运营17天之后,中、荷公司“脱钩”。10

景铄看科技 2025-10-19 17:50:35

荷兰对中国企业闻泰海外半导体资产“冻结”运营17天之后,中、荷公司“脱钩”。10月18日下午,安世半导体有限公司官方公众号发布公告称,员工继续执行安世国内公司的工作指示,对于任何其他未经安世国内公司法定代表人同意的外部指示,员工有权拒绝执行。   今年9月底,荷兰方面突然以“国家安全”为理由,限制了安世在荷兰的运营权限。简单来说,闻泰虽然是大股东,但却被限制对安世欧洲公司的经营控制。   这不啻于是在合伙开公司里,突然一方被锁在了门外,连账本都看不了。17天来,闻泰方面没能顺利恢复正常管理,而安世中国公司也在这期间面临了尴尬的局面:上面有人指挥,底下员工却不知道该听谁的。   这种情况拖下去显然不是办法,于是,安世中国公司干脆发了那则公告,相当于正式划清界限。以后谁来指挥,要看有没有这个法定代表人的签字。   没有,那就别指望有人搭理。这个动作的背后,传递的信号很明晰:中国公司不再依赖于海外股东方的决策权,开始走向更加独立的治理结构。   有人可能会问,这么一来会不会影响安世的整体运营?短期内,肯定会有一些波动。   但从长远看,这其实是一次制度上的“断奶”,让中国企业在全球化的产业链中真正学会独立行走。   在这场看似商业纠纷的背后,国际政治环境的微妙变化也在悄然发力。荷兰方面所谓的“国家安全”考量,虽然没有明确说明具体理由,但在当前全球科技竞争加剧的大背景下,这种“安全”往往和技术主权、产业控制挂钩。   从美国到欧洲,一些国家逐渐收紧了对半导体等关键产业的外资参与门槛。对中国企业来说,这无疑是一种新挑战,但也是一次重新布局的契机。   而中国企业的应对方式,也在悄然变化。过去我们更多是通过资本并购参与全球产业链,但现在,越来越多企业开始注重本地化运营,强化国内研发和生产能力,逐步减少对海外技术和管理的依赖。这次安世中国公司“自立门户”的举动,就是这种趋势的一种体现。   从另一个角度看,这种“脱钩”并不意味着彻底对立。事实上,在公告中,安世中国公司并没有使用任何激烈措辞,也没有对荷兰方面进行指责。   相反,它强调的是内部管理的合法合规性,是一种理性、稳妥的姿态。这反映出中国企业在应对国际摩擦时,越来越成熟、冷静,而不是一味情绪化反应。这种态度,非常关键。   这件事还让人看到一个现实:全球化不是单行道,合作也不是永远的蜜月。当规则变了,合作方式也得随之调整。对中国半导体行业来说,这既是一个挑战,也是一次“成长的烦恼”。过去依赖合作拿技术、靠并购拓市场的日子,可能慢慢要让位于自主创新、自主治理的时代。   总之,这次事件表面上看是一次企业管理权的调整,背后却折射出中外科技产业关系的新动向。它不是一场简单的商业纷争,而是一种格局的转变。 素材来源:安世中国致全体员工:国内全部主体运营及员工薪资福利一切正常 2025-10-19 10:59·海峡网

0 阅读:67

猜你喜欢

景铄看科技

景铄看科技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