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2016年,53岁的安徽男子被确诊为肺癌晚期,医生说手术根本没有任何作用,最多能活三个月。然而,他却不听医嘱,想要“逆天改命”!顽强忍着病痛,竟足足跑了61场马拉松。 一开始,贺明的身体状况非常差,化疗几乎要把他的身体掏空,整个人吃不下饭,全身没劲,还经常感到恶心,他的体重快速下降,整个人瘦到脱形。但贺明性格倔强,不愿意就这样等死,于是就开始了“自救”。 最开始,在病房走几步路就让他累得不行,但就是这几步,让他有了活下去的决心,很快,他能摇摇晃晃地在医院走廊走上几百米了。 他意识到,消极地躺着毫无用处,必须主动行动起来才可能有救,从2016年11月开始,他每天的运动量超过一万步,淮南舜耕山的盘山公路成了成了他锻炼的地方。 贺明锻炼身体的过程,不是一个人在努力,当地的马拉松爱好者接纳了他,马拉松协会会长刘开福了解情况后,更是全力支持。 起初只能跑一两公里的他在大家的鼓励和陪伴下,慢慢能轻松跑完十公里,最终,他成功把这个被医生判了“死刑”的癌症身体,锻炼成了能一年跑30场比赛的“耐跑身体”。 这场突然到来的癌症,也差点让贺明的家庭散掉,得知患癌的消息后,贺明的妻子几乎崩溃,夫妻俩抱在一起哭。 他的儿子为了照顾他,果断从大学休学,这让贺明心里又愧疚又自责,当贺明开始尝试运动时,家人一开始都反对,担心剧烈运动让他本来就脆弱的身体更差。 情况的转折点,是他的妻子亲眼看到他能够自己跑步的那一刻,看到丈夫从绝望中走出来,妻子又惊讶又骄傲,从之前消极的陪伴者,变成了最支持他的人,她甚至鼓励丈夫:“你可以去试试马拉松!”就是这个建议,彻底改变了之后的一切。 从那以后,跑步成了这个家庭生活的重心,2019年,家人陪着他一起远赴大连参赛,尽管比赛因台风取消,但全家一起为一个目标努力的凝聚力,早已代替了之前在病床前的绝望。 当贺明离世后,他的儿子决定接过父亲的跑鞋,继续跑下去,这不仅是情感的延续,更是家庭责任的传承。 贺明的跑步很快超出了个人的意义,他用马克笔在后背写上“癌症晚期,跑步抗癌”,这个显眼的标语,让他从一个普通的跑步者,变成了能激励他人的“励志符号”,人们都叫他“抗癌英雄”,他的故事鼓舞了很多身处困境的病友。 贺明跑的第61场马拉松是在2020年1月5日,那天正好是他57岁生日,他之前公开说过,目标是跑满100场,虽然最后没能实现这个目标,但他完成了更有意义的事。 2020年6月,在和癌症抗争了四年后,贺明平静地去世了,他留下的最后一件善事,是捐献自己的遗体,最后,贺明的眼角膜帮助两名陌生人重新看到了光明,他把“希望”这个象征用最直接的方式变成了现实。 贺明用生命最后一段旅程证明,人生的终点不是由医生决定的,而是由自己选择的人生意义决定的,他虽然没跑完100场马拉松,但通过儿子继续跑步和自己捐献遗体,让这场“奔跑”永远没有结束。 参考资料:绝地奔跑:一个癌症患者未完待续的“百马”传奇---新华网
预防宫颈癌,要小心两种男人第1种:脖子上长疣体,私处长菜花状庞体的男人,说明这
【1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