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又出了个新规定,不许中国企业买高端半导体设备,格力立马把原定的三十台进口设备订单全取消了,转头就找上北方华创和中电科48所,一口气签了二十一点八个亿的单子,国产设备不但没耽误,还比原来早了四个月交货。 这波操作看得人拍案叫绝!荷兰以为卡断设备供应就能拿捏中国企业,殊不知这反而成了国产设备的“催熟剂”。他们忘了,中国制造业最不怕的就是“倒逼”,越被限制,越能爆发出惊人的潜力。 北方华创可不是无名之辈,2023年就闯进全球半导体设备Top10,2024年更是从第八冲到第六,是该榜单里唯一的中国厂商。中电科48所也不含糊,两家联手把碳化硅外延设备做到了1000小时连续拉晶,良率高达92%,技术指标直接对标国际一线。 格力的果断背后,是对国产技术的底气。原本草签的进口合同说停就停,采购团队连夜飞北京对接,一句“预付款明天到账”的承诺,既是信任也是压力。国产厂商也没掉链子,把原本留给海外零件的产能快速调整,硬生生把行业预估的“三年追赶期”压缩了一年。 这事儿压根不是偶然。半导体行业里,12到16周的交付周期曾是默认行规,可国内企业早就靠着自主供应链打破了僵局。纳境科技能把交付压缩到4周,北方华创们能提前四个月交货,核心都是攥紧了自己能掌控的产业链。 荷兰的禁令看似来势汹汹,实则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他们的光刻机巨头本就依赖中国市场,如今主动放弃这块大蛋糕,反而给了国产设备抢占市场的机会。更讽刺的是,他们一边跟着美国搞限制,一边看着中国自研的8纳米以下光刻机问世,封锁彻底成了笑话。 过去总有人说国产设备“技术不行、稳定性差”,可事实一次次打脸。从低壁垒零部件到高端核心设备,国产替代的脚步从未停歇,成本优势、就近服务加上持续的技术突破,让越来越多企业愿意为国产买单。 格力这21.8亿的订单,不止是一笔生意,更是给国产半导体设备投下的信任票。当企业不再迷信“进口必优”,当国产厂商能接住每一次“极限挑战”,所谓的技术封锁不过是纸老虎。 历史早就证明,靠打压遏制不了一个有完整工业体系、有创新决心的国家。荷兰的限制措施,最终只会加速中国半导体产业的自主化进程。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荷兰又出了个新规定,不许中国企业买高端半导体设备,格力立马把原定的三十台进口设备
探史官
2025-10-19 10:25:14
0
阅读: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