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云]中文推翻了英文霸权:想买稀土,先学中文 2025 年 10 月 9 日,第 61 号公告正式落地,里面的一条要求直接打破了几十年的国际贸易惯例 —— 想买中国稀土,就得用中文办事。 更有意思的是,公告里还藏着不少 “细节门槛”:申请文件得用 WPS 格式提交,一级标题要黑体三号字,二级标题得是楷体 GB-2312 加粗,正文统一三号仿宋 GB-2312。 别小看这些要求,WPS 和微软 Word 存在兼容性问题,早期版本的特殊控制符,不转换根本读不了;而且 WPS 文件里可能藏着隐形水印,一旦篡改就会留下痕迹,这波操作直接把合规审查做到了细节里。 这个门槛低到几乎覆盖了所有涉及中国稀土的跨国供应链,同步被管制的还有五大类稀土相关技术 —— 从开采、冶炼分离到磁材制造,哪怕外国企业自己研发,只要技术源头和中国有关,照样得走审查流程,这一下就堵死了之前有些企业想通过技术转让规避管制的漏洞。 公告一出来,全球市场立马有了反应:金属镝价格一周内从每公斤 780 美元涨到 950 美元,涨幅超 20%;欧洲的电动车厂商急得团团转,他们高端电机用的钕铁硼材料,90% 以上靠中国供应。 为啥大家反应这么大?此次,中国于战略资源贸易领域实现重大突破,首次将“语言权”与“规则权”稳稳攥于手中,这不仅是贸易层面的进步,更彰显了在国际经贸格局中的地位提升。 过去咱们卖资源,得迁就别人的语言、别人的标准,现在不一样了,稀土是咱们的核心资产,想合作就得按咱们的规矩来。这不是霸权,是对自身权益的正当维护,就像别人卖高端技术给咱们时,也会设置各种门槛一样。 有人说这是中文要取代英语,其实不是这样。中文的崛起是实力支撑下的自然结果,现在全球学中文的人越来越多:沙特十年间中文学习者增长了十倍,不少学校都把中文纳入课程。 英国的机构也开始提供中文学习资源。大家慢慢发现,掌握中文就能对接全球最大的稀土供应链,就能抓住科技产业的关键机遇。 这波操作背后,是中国从 “卖资源” 到 “定规则” 的转变。过去我们靠出口配额、关税管控稀土,还是会出现非法转口、技术泄露的问题,现在把管制延伸到境外,加上语言和技术的双重门槛,才算真正掌握了主动权,那些想拿中国稀土赚差价、又不愿遵守规则的企业,这次彻底没了空子可钻。 现在的境外管制升级,一条清晰的战略脉络摆在那:中国不想再做 “资源输出国”,要做全球战略资源贸易的 “规则制定者”。 中文能在稀土贸易里 “说了算”,本质上是中国产业实力的背书。当全球近七成的稀土供应都来自咱们,当别人离不开却又造不出,语言和规则的话语权自然就到了咱们手里。 这不是要搞新的霸权,是让国际贸易回归公平 —— 谁掌握核心资源,谁就该有制定规则的权利。往昔,英语的主导地位依托于部分国家的产业优势。 如今时移势易,时代的舞台迎来新的主角,中国正凭借雄厚实力,在世界的宏大叙事中掷地有声地表达自我。 总结下来,这次 “想买稀土先学中文” 的规定,是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争取正当权益的重要一步。它打破了多年来的贸易语言垄断,让全球看到中文的实用价值,更让世界明白,合作就得尊重对方的规则。 随着中国产业实力的不断提升,中文在国际经贸中的影响力还会越来越大,这不是终点,是全球贸易更加多元、更加公平的新起点。 (主要信源:大众日报——从WPS格式到中文申请,细微之处看技术主权与规则话语权之争)
美国又赢麻了!美国高校发布信息:突破稀土提炼技术,回收率超过90%,很快就会摆脱
【11评论】【1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