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特朗普说不想伤害中国时,这有两层含义:1、他每时每刻都在构思如何才能立竿见影地伤害中国——并迫不及待地在创意阶段就付诸行动;2、结果是他的双脚被砸成一幅鞋垫,然后把“没能力伤害中国”装饰成“不想伤害中国”。 特朗普说要加100%的税,听着挺唬人,其实全是虚张声势,美国明尼阿波利斯联邦储备银行的研究显示,加税后进口的东西平均贵了5%,美国自己生产的也跟着涨价,通胀一下子就上去了。 零售店的老板们最惨,超四分之三的人说货架空了,一半的店被迫裁员,更绝的是,中国管着稀土、石墨这些关键材料,美国造战斗机、电动汽车电池都得靠咱们。 这下好了,特朗普的“加税大棒”没打到中国,反而把自己家的军工和新能源产业给锤了。 眼看着中国反手就是一套组合拳,特朗普的台词本立马翻页,副总统万斯也跟着凑热闹,说美国“珍惜和中国的友谊”。 这波操作,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咋回事:对内得哄着美国企业别造反,对外得给自己留个台阶下,好找机会重新谈判,其实这就是被现实按在地上摩擦后的无奈选择。 当中国精准反击,专打美国产业链的软肋时,特朗普的“加税大棒”瞬间变成了“纸糊的老虎”。 加税搞不成,特朗普又想着在科技领域动手,9月,美国众议院通过了个法案,说要重启之前被拜登叫停的“搞中国计划”。 这计划以前就干过不少缺德事,比如以“抓经济间谍”为名,查了2000多起和中国有关的案子,还制造了不少冤假错案,像麻省理工学院的陈刚教授、田纳西大学的胡安明教授都被坑过。 斯坦福大学177个老师还联名抗议,说这计划“煽动种族歧视,害得美国科技界没人敢创新”,现在特朗普又想把这个“小圈子封锁”变成“大铁幕”,结果呢?华裔科学家们吓得都跑回中国了,美国科技界的“寒蝉效应”让创新生态变得千疮百孔。 看着特朗普在“搞中国”和“不搞中国”之间来回折腾,我突然明白了:这哪是什么“战略高手”,分明就是个被现实打得满地找牙的“政治弱鸡”。 他天天想着怎么搞中国,从稀土加税到科技封锁,从“301调查”到“搞中国计划”,结果呢?脚被砸得肿成馒头,只能把“搞不动中国”说成“不想搞中国”。 更搞笑的是,特朗普的“弱鸡逻辑”正好暴露了美国的战略困境,中国在稀土领域占着优势,科技上自己能突破,地区安全上还搞了个“去美国化”的网络。 美国除了加税和放嘴炮,啥有效招数都没有,这种“吃硬不吃软”的德行,与其说是“强硬”,不如说是“外强中干”。 对中国来说,特朗普的这出闹剧正好是检验咱们战略定力的好机会,咱们既不用因为他的威胁就慌了神,也不用因为他的示好就放松警惕。 就像商务部说的,咱们不想打关税战,但也不怕打,当中国在军事上亮出东风导弹的“大杀器”,在经济上搞了个RCEP的“小圈子”,在科技上自己能造芯片的时候,特朗普的“嘴炮外交”终究只是历史长河里的一个小浪花。 毕竟,在真正的强者面前,弱者的表演再精彩,也不过是大家茶余饭后的笑料罢了。
终于知道贝森特为什么要对我方谈判代表进行人身攻击啦。据未经证实的美媒挖掘出来的消
【216评论】【11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