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作主张掰药吃,险酿大祸!湖北女子降压药减半服用,半小时后晕倒在地,“真是聪明反

快乐的钢笔 2025-10-18 07:23:58

自作主张掰药吃,险酿大祸!湖北女子降压药减半服用,半小时后晕倒在地,“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10月15日,湖北黄冈发生的一起用药意外,让不少网友直呼“看呆了”。当地的周女士因血压偏高遵医嘱服用缓释降压药,眼见症状好转便擅自将药片掰开减半服用,谁知不到半小时就两眼发黑、浑身发软倒在地上,被家人紧急送往医院抢救,而这一切的根源,竟藏在那半片被“改造”过的药里。 事情要从周女士的体检说起。前段时间,她在单位组织的体检中查出血压偏高,时常伴随头晕乏力的症状。医生根据她的情况,开了一款24小时缓释降压药,叮嘱她每日固定时间服用,不可随意增减剂量。刚开始的几天,周女士老老实实按医嘱吃药,每天晨起量血压时,数值都稳稳落在正常范围,头晕的毛病也渐渐缓解,整个人精神好了不少。 可刚吃了一周,周女士就动起了“小心思”。“血压都正常了,再吃一整片会不会太浪费?万一吃多了有副作用怎么办?”她盯着手里的药片琢磨,觉得自己身体已经“恢复如常”,没必要按原剂量吃。趁着家人不注意,她找来小刀,小心翼翼地将带着光滑涂层的缓释片从中间掰开,只取了半片温水送服。 吞下药片时,周女士还暗自得意自己“会过日子”,可这份得意没能持续多久。服药后不到30分钟,她正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突然觉得胸口发闷,呼吸越来越急促,眼前的画面开始模糊发黑。她想喊身边的丈夫,可喉咙像被堵住一样发不出声音,四肢瞬间没了力气,身体一软就重重摔在了地板上。 听到声响的丈夫急忙跑过来,见周女士面色苍白、意识模糊,吓得魂飞魄散,赶紧抱起她往门外冲,拦了辆出租车直奔医院。急诊室里,医生紧急为周女士测量血压,结果让在场的人都倒吸一口凉气——她的血压已降至危险低值,属于急性低血压,若再晚来一步,可能引发休克。 在医生的追问下,周女士的丈夫才说出她擅自减药、掰药的情况。医生听完连连摇头,解释道:“你吃的这款是缓释片,表面的特殊涂层和内部的蜂窝状结构,就像一个‘定时释放的药仓’,能让药物成分在24小时内缓慢、均匀地释放,这样血压才能平稳下降,避免波动。你把药片掰开,相当于直接破坏了这个‘药仓’,原本该慢慢释放的药量,在短时间内全部涌入血液,相当于一次性吃了超量的药,血压能不骤降吗?” 经过紧急补液升压治疗,周女士的血压逐渐恢复正常,意识也慢慢清醒。得知自己晕倒的原因后,她又后怕又懊悔,连连说“再也不敢自己乱改药量了”。 这起事件被分享到网上后,迅速引发了网友们的热烈讨论,不少人纷纷晒出身边人类似的“用药糊涂事”,字里行间满是共鸣与警醒。 “我妈跟她简直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一位网友无奈吐槽,“我妈高血压多年,只要血压一稳定,就偷偷减药,说‘是药三分毒,能省一口是一口’,怎么劝都不听。这次必须把这条新闻转给她,有真实案例摆在眼前,看她还敢不敢乱来!” 也有网友趁机请教用药知识:“以前只知道胶囊不能拆开吃,没想到缓释片这么金贵,一掰就出大事。那有些药片中间有刻痕,是不是就能掰?还是说不管有没有刻痕,都得听医生的?求懂行的人科普!” 还有网友用通俗的比喻解释原理:“这就跟家里的水龙头似的,缓释片是慢慢滴水,保持水压稳定;你一掰,相当于把水龙头拧到最大,水一下子冲出来,水压骤变肯定出问题。用药这事,真不能凭感觉来!” 更多网友聚焦慢性病用药的误区:“我公公也是这样,冠心病吃着药,感觉舒服了就停药,难受了又赶紧吃,血压、心率跟过山车似的,我们全家都跟着揪心。已经把这篇文章转到家庭群了,希望他能引以为戒。” “其实也能理解这种心态,怕长期吃药有依赖,怕副作用伤身体,但像高血压、糖尿病这种慢性病,关键在‘管理’,不是‘根治’。”有网友理性分析,“真想调整药量,哪怕减一点点,也得先去医院复查,让医生根据情况改方案,自己当‘半个医生’,太危险了!” 用药无小事,每一颗药片的剂量、剂型,都是经过科学设计的。所谓的“灵机一动”,往往暗藏风险。你身边有没有人曾自作主张调整药量?平时吃药时,你会不会仔细看说明书、严格遵医嘱?如果有用药方面的困惑或经验,欢迎在评论区分享,让更多人重视科学用药的重要性。

0 阅读:31
快乐的钢笔

快乐的钢笔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