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薪2200雇个洗碗的,干满一个月人家直接走了。问为啥,阿姨说:“我应聘的是洗碗,不是从早九点忙到晚上十点,又是摘菜又是拖地的。” 一开始觉得阿姨矫情,直到自己洗到半夜直不起腰,才把工资提到2500,还特意写明“只洗碗”。结果大叔来了,后厨师傅喊他擦灶台,服务员让他收桌子,干三天就扛不住走了;干练大姐来,先是帮收桌子,后来擦玻璃、切菜都成了她的活,加100块补贴也留不住。 说白了,不是人不愿多干活,是“边界”这东西被揉成了废纸。你给的是“洗碗”的价码,就别指望人家把“打杂”当附赠服务——就像你买杯奶茶,店员不会顺便给你炸份薯条,道理是一样的。 有人说“出门打工哪能那么较真”,可较真的不是活儿多活儿少,是“凭什么我拿一份钱,要扛两份累”?老板总说“互相搭把手”,可这“搭把手”要是天天搭、事事搭,就成了“硬薅羊毛”。 现在后厨的碗还堆着,我一边搓洗洁精一边琢磨:或许该在招聘启事上再加一句——“谁要是让洗碗工干分外活,扣他当天工资”。你们说,这么写,能留住人不?
盯着那张照片翻来覆去放大,屏幕里腿上的淤青都透着一股子钻心的疼——之前听人说他口
【33评论】【3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