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要是开战了,中国沿海被炸怎么办?戴旭上校一句话,让大家放心不少。 如果中美开战,中国也能把美国在亚太的影响力彻底拔掉。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一直致力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而美国一旦失去了亚太这块阵地,世界第一的位置恐怕就坐不稳了。 有人担心,一旦中美发生军事冲突,中国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会不会首当其冲、遭受重创?这种担忧并非空穴来风。 毕竟,中国近几十年的发展重心高度集中在东部沿海,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城市群,对全国 GDP 的贡献度一直处于较高水平。一旦这些区域成为打击目标,后果确实令人揪心。 但军事专家戴旭上校的一番话,让不少人心里踏实了不少。即便美国真有能力对中国沿海造成严重破坏,中国也有能力彻底拔除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战略存在。 美国在亚太的军事布局,本质上是一条“锁链阵”——从日本、韩国,到关岛、菲律宾,再到澳大利亚,美军在这一带部署了大量基地、舰艇和前沿作战力量。 仅在日本,美军就拥有横田、嘉手纳、三泽等数十个军事设施;在关岛,安德森空军基地和阿普拉海军基地是美军在西太平洋最重要的战略支点。 这些基地构成了美国所谓“第一岛链”的核心,也是其介入亚太事务、遏制中国崛起的关键抓手。 然而,这条看似坚固的锁链,其实存在致命弱点。第一是成本高。维持如此庞大的海外驻军体系,每年要耗费数百亿美元。 仅驻日美军每年的经费就超过50亿美元,而近年来日本、韩国等盟友还在不断要求美国增加驻军,这无疑进一步加重了美国财政负担。 第二是脆弱性突出。这些基地大多集中在狭小岛屿或沿海地带,地理上高度暴露,极易成为远程精确打击的目标。 中国近年来发展的东风系列导弹,被外界称为“航母杀手”和“关岛快递”,其射程覆盖整个第一岛链乃至关岛,具备对固定目标实施快速、精准打击的能力。 美军自己也在多份报告中承认,其前沿基地在高强度冲突中生存能力堪忧。 面对这种不对称的脆弱性,中国的战略应对并非被动防守,而是主动调整布局。 过去十年,成渝双城经济圈、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兰州新区等西部增长极迅速崛起。 更重要的是,中国拥有全球最完整的工业体系和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即便东部沿海遭遇严重破坏,国家仍有能力将发展重心向内陆转移。 这种战略纵深,是美国所不具备的——美国本土虽大,但其全球霸权高度依赖海外基地网络,一旦亚太失守,其全球影响力将遭遇断崖式下跌。 这正是中美战略博弈的关键平衡点:双方都能给对方造成重大损失,但损失的性质和后果截然不同。 对中国而言,沿海受损固然痛心,但不至于动摇国本;而对美国来说,失去亚太意味着失去对全球最重要经济板块的主导权。 亚太地区贡献了全球近60%的经济增长,是美元霸权、科技标准制定和军事同盟体系的核心支撑。一旦美军被迫退出第一岛链,不仅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盟友的战略信心将严重动摇,连欧洲国家对美国全球领导力的信任也会大打折扣。 届时,美国是否还能稳坐世界第一的位置,恐怕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更值得深思的是,美国近年来在亚太的军事动作越来越频繁,但效果却适得其反。美日菲三方曾在南海举行联合军演,试图强化“小多边”围堵;不久后,美军又宣布将在关岛部署新型中程导弹系统。 这些举动非但没有吓退中国,反而加速了地区国家对美国战略意图的警惕。 东盟多国公开表示不愿选边站队,就连传统盟友也对卷入大国冲突心存顾虑。 单靠军事威慑已经难以维系美国在亚太的影响力,而中国的经济合作、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区域安全倡议,正赢得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可。 说到底,现代大国博弈早已不是简单的武力对抗,而是综合国力、战略耐心和全球布局的全面较量。 中国无意与美国开战,但也不惧任何威胁。我们的发展不是建立在别人的恩赐上,而是靠自己的双手和智慧一步步干出来的。 信息来源: 戴旭:中美若战略对决将两败俱伤 美国输不起 人民网-军事频道 戴旭:真正的大国决战是精神之战 是血性的比拼
在中美军事对峙中,中国遇到的一个难题是我们的常规武器无法打到美国本土,而美国却能
【329评论】【9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