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空天军再次袭击了北顿涅茨河上的一座浮桥。这次,苏-34战斗轰炸机投下的一枚500公斤的FAB-500滑翔炸弹彻底摧毁了红利曼方向雷戈罗多克村(距离斯拉维扬斯克仅10公里)的浮桥。从俄军发布的视频可以看出,炸弹击中了浮桥的中央桥跨,使得浮桥中段沉入水中,右岸桥跨被水流冲走。现场可见断裂痕迹、烧焦的桥面构件和损坏的支撑梁。这也意味着在近期,从斯拉维扬斯克到红利曼的交通中断,乌军无法调动预备队增援红利曼,这进一步加剧了红利曼乌军本就岌岌可危的处境。 浮桥作为临时渡河通道,在前线补给线中扮演关键角色。乌军在北顿涅茨河区域依赖此类结构维持兵力与物资运输,一旦被毁,重装备难以快速前送。根据开源情报分析,该浮桥建成不到三周即遭摧毁,反映出俄军对乌方后勤节点的精准打击能力持续提升。 苏-34搭配FAB-500滑翔制导套件的组合,已多次用于摧毁移动目标与临时工事。这类改装炸弹成本低、射程远,可在乌军防空火力外发动攻击。西方军事专家评估,此类战术显著压缩了乌军在前线构建稳定后勤体系的空间。 雷戈罗多克位置紧邻斯拉维扬斯克,是乌军东部防线的重要枢纽。失去这一过河点后,部队调动需绕行超过40公里,极大增加时间与油耗。英国国防部曾指出,此类交通中断可导致前线单位每日接收物资减少60%以上。 乌军虽具备重建浮桥的技术能力,但在俄军持续侦察与打击压力下,修复窗口极短。美国战争研究所数据显示,过去半年内同类桥梁平均存活时间不足72小时,凸显动态摧毁与抢修之间的高强度博弈。 这场打击不仅是战术胜利,更体现现代战争中“打节点”战略的有效性——通过精准切断补给动脉,削弱对手整体作战韧性。交通命脉的脆弱性,在高烈度冲突中被无限放大,决定战局走向的往往不是正面交火,而是背后那座桥能否撑过一夜。
乌克兰空军开始反击了,一架米格29战斗机,携带一枚法国造“铁锤”精确制炸弹,对俄
【6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