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快讯 联合国副秘书长宣布了 10月15日,联合国副秘书长、联合国人类住区规划署(人居署)执行主任罗斯巴赫15日表示,中国的城市转型经验有助于应对气候变化、贫困和不平等等全球性挑战。(央视新闻) 这事儿一出,不少人心里都有点小意外。毕竟联合国的高官公开点名表扬中国的城市经验,这可不是常有的事。你想想,气候变化、贫困、不平等,这三件事在全球范围内都挺棘手的,罗斯巴赫却觉得中国能帮上忙,这评价可不低啊。 咱们先拆开来说说。中国的城市转型,说白了就是这些年城市怎么发展、更新、升级的那一套做法。从农村人口大量进城,到老旧小区改造,再到智慧城市、低碳城市,这些都算。咱们确实干得挺快,也挺有规模。比如深圳,几十年前还是个小渔村,现在成了国际大都市;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地铁、高铁、公共交通网络铺得密密麻麻,生活便利度提升了不少。 气候变化方面,中国这几年在绿色建筑、可再生能源、节能减排上确实下了功夫。不少城市都在推广光伏屋顶、LED路灯、新能源公交车,还有像雄安新区那样的绿色新城试点。碳排放强度下降的速度,在世界主要经济体里算是比较快的。这些做法如果能被其他国家借鉴,对全球减碳目标肯定有帮助。 贫困问题上,中国的城镇化和精准扶贫是绑在一起的。很多贫困地区的人口通过进城打工、职业技能培训,收入明显提高。城市里的保障房建设、棚户区改造,也让不少低收入家庭住上了新房。这些经验对于一些发展中国家来说,可能比单纯的现金援助更有效。 不平等方面,中国的城市政策也在努力缩小差距。比如通过户籍制度改革,让更多外来人口享受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通过乡村振兴战略,让城乡之间的基础设施差距逐渐缩小。这些做法如果能落地到其他国家,确实可能缓解社会矛盾。 不过,咱们也得客观一点。中国的城市转型经验虽然亮眼,但并不是完美无缺的。比如有些城市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过度房地产化、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有些地方为了追求GDP,盲目扩张,结果留下了不少“鬼城”。这些教训同样值得其他国家警惕。 另外,中国的国情和其他国家差异很大。我们有强大的中央政府统筹能力,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这让很多大型城市项目能够快速推进。但在一些政治体制不同、资源禀赋不同的国家,照搬中国经验可能会水土不服。比如非洲一些国家,基础设施底子薄、资金短缺,可能很难一下子复制中国的高铁、地铁网络。 还有一个问题是可持续性。中国的城市发展速度很快,但也消耗了大量资源。未来如何在保持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生态保护和资源节约,是我们需要继续探索的。这不仅对中国重要,对全球也是一个考验。 罗斯巴赫的评价既是对中国城市转型成就的肯定,也是一种期望。中国的经验确实有不少值得推广的地方,但在全球化背景下,更需要各国根据自身情况,取长补短,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毕竟,应对气候变化、贫困和不平等,是全人类共同的责任,需要大家一起努力。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联合国播报 联合国治理 世界人居竞赛
快讯快讯 联合国副秘书长宣布了 10月15日,联合国副秘书长、联合国人类住
追风小小四
2025-10-17 00:05:31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