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快讯! 联合国副秘书长宣布了 10月15日,联合国副秘书长、联合国人

飞绿说历史 2025-10-16 18:21:50

快讯! 快讯! 联合国副秘书长宣布了 10月15日,联合国副秘书长、联合国人类住区规划署(人居署)执行主任罗斯巴赫15日表示,中国的城市转型经验有助于应对气候变化、贫困和不平等等全球性挑战。   近些年,大家对我国城市发展变化的感受都挺深。   2025年10月,联合国副秘书长专门提到,我国城市转型这套做法对全球不少国家都有借鉴意义。说实话,这话一点不夸张。   谁这几年没去过大城市,真得亲身去看看,变化特别直观。   城市天际线高楼越来越多,马路边绿树成荫,公交车也越来越安静环保。   以前的城市跟现在一比,差距不是一星半点。   城市发展的背后,其实和人口流动分不开。   过去十几年,很多农村人进城打工、生活,城市多了很多新面孔,也多了不少活力。   城市给了他们工作机会,也让城市本身更有朝气。   随之而来的,就是住房、教育、医疗的压力。各地政府这些年在保障房、医疗服务、基础教育上都加了不少投入。   虽然压力还在,但情况比十年前好多了。   当然,城市发展也不是没有问题。   有些新城新区规划得挺好,但因为产业和就业跟不上,房子空着没啥人住。   也有些老城区拆得太快,老房子一夜之间没了,让不少原住民觉得可惜。   面对这些问题,有关部门也没回避,近几年调整了不少政策,要求新城建设和人口、产业发展齐步走,老城区更新更注重保留历史风貌。   现在不少地方都开始慢下来,先研究再动工,力争少犯错。   城市化的过程很复杂。我国地大人多,各地情况千差万别。   治理难题也不少,比如交通拥堵、垃圾处理、环境保护、能源消耗等等。   像一些大城市早晚高峰堵车,谁都头疼。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近几年城市管理越来越讲究科技手段,像智慧交通、垃圾分类、智能安防,这些新办法慢慢都走进了日常生活。   广州、杭州、深圳都在搞城市大脑,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来调度交通、优化服务,让生活变得更便捷。   说到底,城市发展最终还是为了让人生活得更舒适、更有尊严。   这些年,政策文件里反复强调“以人为本”,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实实在在地体现在城市每个角落。   无论是深圳的绿色公交、成都的公园城市,还是北京、上海的老城保护,背后都是让城市更适合人居住、生活更有品质的努力。   未来的路会怎么走,得看实际问题怎么解决。   现在没有公布的新政策,那就是“暂无官方计划”,一切都以实际为准。   总之,这些年我国城市变化大得让人惊讶,从街头巷尾到城市天际线,都能看到进步。   城市治理、绿色发展、历史保护、民生改善,一个都不少。   联合国副秘书长10月的评价,不是偶然的表扬,而是全球对我国城市经验的认可。   城市化的路还很长,我国会继续走自己的路,把城市建设得更好,让生活越来越有滋味。   参考:联合国人居署:中国的城市转型经验有助于应对全球性挑战——新华网

0 阅读:66
飞绿说历史

飞绿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