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中国船舶的“入港费”前天正式生效,可执行规则却让整个航运圈看懵了:一艘船可能要交几百万美元,全靠船东自己判断该不该交、交多少,负责监管的海关和边境保护局(CBP)连人都凑不齐。 美国对中国船舶的入港费刚生效,整个航运圈就没一个不懵的,这事儿离谱就离谱在政策喊得震天响,真要落地却连个章法都没有,完全是纸面上的热闹。 10月14号政策一生效,整个航运圈彻底懵了——不是怕交钱,是根本不知道咋交、交多少。你敢信吗?一艘船可能要掏几百万美元,却得船东自己对着模糊的规则瞎琢磨。 就说香港的太平洋航运吧,他们的超灵便船靠一次港,按规定可能要交100万美元,这钱得跑三个月船才能赚回来,可规则里连“中国运营船舶”的定义都没说清,就因为公司注册在香港,就得被拉进来,连股东里有一半美国人都没用,只能天天抱着文件抠字眼找豁免机会。 更离谱的是负责收钱的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CBP),压根没人干活。嘴上说有六万人,可既要管移民又要反恐,真正负责港口收费的连一百人都凑不齐,人员缺口高达五千多。 偏偏赶上联邦政府停摆,经费断了,系统升级的钱都批不下来,官网都能停摆,清关时间直接翻倍,工作人员都放话“不发工资就不核查”。 这哪儿是监管啊,分明是把锅甩给船东,交多了白扔钱,交少了怕被扣船,连律师都没法给准话。 美国喊着“保护本土产业”的口号,可这政策根本不是冲着解决问题来的,就是给大选年的选民看的 戏。想当年美国造船业也是老大,现在全球份额连0.1%都不到,就剩几家军工企业撑门面。 反观中国,承接了全球64%的新船订单,跨太平洋航线上更是少不了中国造的船,美国自己成本高、技术跟不上,不琢磨怎么改进,反倒拿中国船舶撒气,还拉上工会递请愿书,用早就被WTO批评的301条款当“尚方宝剑”,说白了就是欺负人。 可这算盘打得再响,也没算明白现实。他们以为收了费就能逼中国让步,没想到先坑了自己人。 按现在的费率,一艘5000标箱的船,每个箱子成本得加280多美元,以后还得涨到七百多。 中远海运一年就得交15亿美元,东方海外还要掏6.54亿美元,这些钱最后能自己扛吗? 肯定得转嫁给美国的进口商,进口商再把价格涨给消费者,年底超市里的日用品怕是要普涨10%。之前中美航运费涨的时候,美国货架就空过,现在通胀还没压下去,这不是火上浇油吗? 更可笑的是,这钱没让美国造船业赚到,倒给日韩送了大礼,马士基、达飞这些国际船司早就有办法,把中国造的船调去其他航线,换韩国造的船跑美国线,根本不受影响,还敢公开说不涨客户的钱。 韩国造船业本来就握着高端船技术,订单越来越多,这下中国船受限,他们的产能和利润直接往上冲,日本也能跟着分杯羹。 美国费尽心机搞限制,结果是中国船东出血,日韩赚钱,自己老百姓买单,这账算得也太糊涂了。 航运公司也不是傻子,肯定要绕道走,中远已经把中国造的船调去其他市场,还有不少船干脆先停加拿大、墨西哥的港口,再用陆路运进美国。 这样一来,美国港口可就惨了,预计每年要损失70亿美元收入,码头工人的活儿得少一半,本来想保就业,结果把饭碗都快砸了。 要知道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对美出口还涨了5.6%,美国商店里的电子产品、家居用品大多还是中国货,想脱钩根本不现实,最后只能是自己的港口冷清,供应链更折腾。 对比中国的反制措施,美国这操作更像个草台班子,咱们交通运输部直接规定,美资持股25%以上的船,每净吨收400元人民币,以后还会涨,海关、海事、港口三方联网,船一到港自动扣费,第一天就收了10亿,流程明明白白,根本没漏洞。 人家都把规则立得清清楚楚,美国倒好,政策喊了大半年,连收费系统都没弄好,关键的豁免条款执行得一塌糊涂,液化天然气船都不知道该不该免,这不就是国际笑话吗? 说到底,这政策就是美国保护主义的病急乱投医,自己造船业不行,不解决成本高、技术落后的根本问题,反而拿全球航运开刀,违背WTO的非歧视原则,连欧盟、东盟都在偷偷调整航线避风险。 全球航运本来就是你中有我,中国造的船占了跨太平洋航线近八成运力,哪是说换就能换的? 这种单边搞限制的做法,最后只会让美国港口失去竞争力,让自己的消费者多花钱,让本土产业更没活力。 现在航运圈都在看笑话,等着看美国怎么收拾这烂摊子。 要是还不赶紧把规则理顺、把人手配齐,再过阵子,可能不是中国船不想去美国港口,是美国港口自己留不住船了,这种既害人又害己的糊涂政策,还是趁早收场的好。
美国对中国船舶的“入港费”前天正式生效,可执行规则却让整个航运圈看懵了:一艘船可
漫聊小知识
2025-10-16 15:44:37
0
阅读: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