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荷兰突然对中资企业安世半导体下手,中国CEO惨遭停职,高达147亿资产被冻结一年。可以说这一决定直接打破了国际合作平衡,而且,这种带着明显在会对行的操作,无疑是帮着美国对中企实施技术“抢劫”。 闻泰科技通告全球,147亿半导体资产遭荷兰冻结,停止张学政CEO职务和职权,荷兰境内近期出现的一起半导体行业资产被强行冻结的情况,向外界揭示了国际科技领域竞争日趋激烈且充满挑战的现实。 安世半导体可不是普通企业,它有着 60 多年历史,是从飞利浦核心部门发展而来的,如今已是拥有芯片设计、制造、封测全产业链能力的 IDM 巨头,在全球车规级功率器件领域稳居领军地位。 2019 年闻泰科技完成收购后,这家曾被视为 “非核心、非先进” 技术的公司彻底焕发新生,年营收一路飙升到 147 亿,2024 年给荷兰纳税就达 1.3 亿欧元,研发投入也涨了 1.5 倍。 它的小信号二极管出货量全球第一,车规级 MOS 芯片市场份额冲到全球第二,全球约三分之一的新能源汽车都在用它的产品,三星、苹果、特斯拉这些顶尖品牌全是它的客户。 荷兰当局的出手方式堪称一套 “程序正义” 的舞台剧。9 月 30 日,荷兰经济事务与气候政策部先抛出部长令,以模糊的 “国家安全” 为由,对安世半导体及其全球 30 家子公司实施全面冻结,从资产、专利到人员无一例外,直接让这家企业瞬间 “休克”。 仅一天后,10 月 1 日阿姆斯特丹相关法院就批准了紧急措施,而且是在没有庭审的情况下,闻泰科技董事长张学政的董事职务当场被撤。 更关键的是,法院直接任命了一名有 “最终决定权” 的外籍独立董事,把公司控制权精准剥离,而打开这扇门的正是安世内部三位外籍高管的联手发难,形成了完美的操作闭环。最终,闻泰科技近 100% 的股权被第三方托管,只剩名义上的 “1 股”,彻底失去治理权。 这种操作的影响很快蔓延开来。安世是宝马、大众等车企的关键供应商,管理层混乱直接威胁到全球新能源汽车生产线,让本就脆弱的供应链雪上加霜。 更严重的是荷兰自身的投资信誉,用政治干预取代市场规则的做法,动摇了国际资本对欧洲高科技领域的投资信心,这种无形损失远比一家公司的得失更惨重。 中方显然不会坐视不管。闻泰科技深夜发声明,直指这是 “借政治压力夺权”,已经聘请国际顶级律所准备在荷兰打官司。更狠的是中国在产业链上的反制能力,之前荷兰扩大半导体管制时,中国就对镓、锗这些关键原料实施出口管制,狠狠影响了荷兰相关企业。 10 月 9 日,中国又把稀土开采、冶炼分离技术列入出口限制名录,要知道中国稀土供应占全球 80% 以上,而荷兰引以为傲的 ASML 光刻机恰恰高度依赖中国稀土,这步棋精准打在了对方的痛点上。 把这事放到中美科技战的大背景里看就更清晰了。2023 年荷兰就跟着美国限制先进光刻机出口,这次对安世动手,不过是延续了对华科技遏制的步调,背后是难以抗拒的联盟压力。 随着新能源汽车时代到来,曾经 “非核心” 的车规级芯片成了战略资源,地缘政治硬生生改变了技术的 “安全” 属性,这也是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反对 “泛化国家安全概念” 的原因。 一场针对企业的操作,最终变成了对国际经贸秩序的拷问。荷兰看似每步都 “依法办事”,实则是用国家机器服务于地缘战略,而那象征性的 “1 股”,不仅羞辱了闻泰 268 亿的投资,更侵蚀着全球商业的信任基石。 半导体,被誉为现代工业的“命脉”,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已成为各国在竞争中争夺的焦点。147亿资产的冻结,不过是这场无硝烟之战的冰山一角。在日益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中,我国企业亟需提升其全球化运作的成熟度,并制定更为有效的风险应对策略。 信源:每日经济新闻
荷兰冻结安世半导体资产后,中国禁止出口安世中国生产的部件和组件。这就意味着荷兰安
【60评论】【4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