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为什么人人都是医生,喜欢在头条发表指导性意见”,我下意识想回:我就发表一下看完比赛的感受,我指导什么了?但我打完又删了。 看来我又不知不觉陷入了自证的怪圈里。 说起不自证,我感觉甄嬛是鼻祖。而我只会“臣妾百口莫辩”。 一个名场面:曹贵人主动提起皇帝在梅园假冒果郡王的那段私密往事。她假意说果郡王是甄嬛和皇帝的媒人,还说十七爷风流倜傥,甄嬛也听过十七爷的大名吧。 这一段是皇帝的黑历史,甄嬛如果处理不好,将凶多吉少。 皇帝为什么不做自己,要假冒果郡王?难道九五之尊的地位还不如一个王爷好使? 这是因为皇帝自卑。他自卑他的年龄,自卑幼时的境遇,使他对甄嬛的感情产生了怀疑。 要是我的话,我肯定先是否认自己对果郡王的感情,再是表忠心,接着举实例,证明自己爱上的是皇上,最后可能还会情绪化地破防,觉得自己委屈。 但甄嬛是怎么化险为夷的呢?她给皇帝提供了他想得到的情绪价值。她说,我爱上的是站在我眼前的人,而不是一个身份。我不止把您当做君王来尊重的,更是把您当做夫君来爱重的。 她直接给出了皇帝内心真正需要的东西。 果然,皇帝说,今天的事是朕多疑了。 皇后曾说,甄嬛并非池中之物,确实如此。甄嬛的身上,有很多优质的品质,让自己吃到了红利,她是天生为宫斗而生的。 否则的话,生在后宫,几乎每天都有人给你安排一个罪名,如果每一个你都要否认,然后寻找事例佐证的话,那真的是把脑袋提在手上过日子,谁受得了。 我觉得有些经典的电视剧真的值得反复观看,最近读书,追剧,带娃的生活很充实。
有人说“为什么人人都是医生,喜欢在头条发表指导性意见”,我下意识想回:我就发表一
新策聊影剧综
2025-10-15 16:28:38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