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公开宣布:70岁以上老头老太太人数居然超过了20多岁的年轻人,这可是史上头一遭啊! 说白了,这个国家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老”,低生育率让新生儿数量连年暴跌,去年只有23万人出生,而死亡人数却蹭蹭往上涨,人口负增长就像刹车失灵的汽车根本停不下来。 这种反转不是偶然,背后是常年低迷的生育率在拖后腿。韩国生育率 2018 年还有 0.98,之后一年比一年低,2022 年跌到 0.78,成了发达国家里的垫底水平 —— 这意味着平均每个女性一辈子连 1 个孩子都生不到,人口自然更替根本无从谈起。 生育率上不去,新生儿数量自然惨淡。去年全年才出生 23 万人,2024 年就算多了 8300 个孩子,这点增长在人口缺口面前也像杯水车薪。反观死亡人数,2024 年一年就走了 35.84 万人,一进一出间,人口自然减少数达到 12 万。 其实从 2020 年开始,韩国人口就进入自然减少通道,至今已连续 5 年;总人口在 2020 年达到 5183.62 万峰值后,逐年下滑,2022 年跌到 5167.26 万,2023 年的小幅回升也没扭转整体趋势,人口负增长像没踩住刹车的车,根本停不下来。 最直接的影响先砸在劳动力市场上。20 多岁年轻人本是职场新鲜血液,现在人数少了,企业招工越来越难。 制造业里,需要三班倒的工厂招工启事贴满围墙,工资一涨再涨还是没人来;首尔周边的电子厂不得不放宽年龄限制,50 多岁的中年人都成了香饽饽。 服务业更难,餐馆服务员、快递员岗位常年空缺,有些便利店干脆改成 24 小时自助模式,省得找人看店。就算企业加速自动化改造,换机器人流水线,可维护机器人还得靠人,缺人难题始终绕不开。 养老和医疗系统早就扛不住了。养老院床位成了稀缺货,首尔江南区一家养老院的排队名单能排到三年后,不少老人只能靠子女在家照顾;就算住进养老院,一个护工要管十几个老人,喂饭、擦身都得赶时间,根本顾不上细致照料。 更棘手的是养老金,2024 年缺口已达 24 万亿韩元,全靠财政补贴填窟窿,可财政本身也不宽裕,照这速度,2050 年养老金池可能就得见底。 消费市场也变了味。以前年轻人爱逛的潮牌店、电竞馆,现在客流稀稀拉拉,不少门店挂出转让告示;反倒是保健品店、老年康复器材店越开越多,门口摆着免费测血压的机器,总能围一群老人。 超市里,大包装米面油卖不动了,小份量成主流,还多了不少软乎乎的牙口友好型食品,连咖啡都出了低糖低脂的老年款 —— 这些变化看着贴心,其实都是被老龄化逼出来的。 年轻人不是不想生孩子,是真没底气。首尔一套普通公寓均价 15 亿韩元以上,年轻人不吃不喝攒十年,未必凑得够首付;就算买了房,月供占工资一半,剩下的钱刚够糊口。 养孩子成本更吓人,从奶粉早教到课外班,一个月就得花上百万韩元,把孩子养到大学毕业至少要 2 亿韩元,还没算留学、结婚的钱。 职场压力更让人心累,加班是常态,女性一旦怀孕生子,很可能被边缘化甚至辞退,现在韩国女性平均生育年龄涨到 33 岁,不少人干脆选择不婚不育。 政府不是没出招,育儿补贴从 10 万韩元涨到 20 万,产假从 90 天延到 180 天,还建了不少公立托儿所,可这些政策没戳中痛点。补贴这点钱抵不上育儿成本零头,托儿所名额还是不够,产假延长后企业更不愿招女性,反倒加剧了职场歧视。 2024 年搞的多子女家庭购房补贴,申请条件一大堆,真正拿到的没几个;“爸爸育儿假” 也成了摆设,男性休完假回来大概率被穿小鞋,政策全成了表面功夫。 现在韩国掉进了死循环:年轻人不敢生→新生儿少→老年人占比高→社会负担重→年轻人压力更大→更不敢生。这种循环一旦形成,打破起来难如登天,就算现在生育率回升,也得二三十年才见效果。 更让人揪心的是社会心态,年轻人开始 “躺平”,觉得再努力也买不起房、养不起孩子;老年人焦虑养老金不够、生病没人管,不少 70 多岁老人还在街头摆摊、开出租车,不是闲不住,是得挣钱养活自己。 代际矛盾也在冒头,年轻人觉得老人占太多资源,老人觉得年轻人吃不了苦,虽没爆发冲突,却藏在日常相处里。 长远看,老龄化对韩国的打击是全方位的:经济增长会变慢,没足够劳动力和消费力;科技创新会乏力,年轻人少了,活力自然跟不上;社会节奏也会越来越慢。 有专家预测,到 2050 年韩国 65 岁以上老人占比会超 40%,整个国家可能变成 “养老国度”。 街头的老人还在慢慢走,带着无奈;年轻人依旧行色匆匆,满脸疲惫。这代年轻人要扛自己的生活,还要托举整个社会的养老重任。 刚出生的孩子,未来注定要面对更老龄化、压力更大的社会。韩国的 “变老危机”,才刚刚开始。 参考资料:光明网 《韩国70岁以上人口首超20多岁人口,已进入“超老龄社会”》
韩国教授:我们之所以不喜欢中国,是因为我们不希望中国发展的太好!近日,在韩国
【3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