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曾任沈阳军区副司令员的孙玉国,被转业处理,多年老兵竟降级转入普通岗位,站到沈阳的那一刻,他的内心百感交集 说起孙玉国这个人,得从他那段不太平的童年开始讲起。1941年8月,他出生在辽宁丹东一个普通家庭,那时候家里条件差得要命,五岁就没了父亲,母亲一个人拉扯他长大。新中国成立后,日子总算好过点,当地政府帮着安排,他上了学,学业还行,后来分到沈阳一家冶金机械厂当工人。那是1958年的事儿,他才17岁,就开始在车间里转悠,学着操作车床,沾一手机油。干了三年,技术上手了,可他脑子里总想着边疆,总觉得工厂这地方干一辈子也出不了啥大动静。1961年9月,他报了名参军,20岁就穿上了军装,进了沈阳军区炮兵连队。从那天起,他的路就拐了个弯。 部队生活苦是苦,可孙玉国适应得快。刚入伍,他就天天在操场练基本功,扛炮筒瞄准,爬泥地匍匐,很快就成了骨干。1963年1月,调到黑龙江虎林饶河边境站,那地方冷得刺骨,巡逻时脚踩积雪,手冻成紫茄子。他干司务长,管仓库,搬弹药箱码得整整齐齐,晚上还点灯记账。没多久,1965年6月升了管理员,江风呼呼吹,他拿着地图划巡逻线,带战士过河检查哨卡。两年后,又当上站长,握着步话机发指令,组织演习爬观察点调望远镜。边防站这活儿,责任重,他一步步从基层干起,积累了不少实战经验。 1969年3月,这事儿就大了。那是中苏边境冲突的高峰,乌苏里江边上气氛剑拔弩张。孙玉国28岁,正好是饶河边防站站长,3月2日清晨,他带巡逻队顶风冒雪去珍宝岛转悠。苏方突然动手,40多个士兵持冲锋枪包抄上来,先开枪,我方战士倒下几个。孙玉国下令还击,不到五分钟就把对方打趴下,击毙几十人。13天后,3月15日,苏军卷土重来,集结上百人加坦克,炮火猛轰。孙玉国指挥部队反击,歼灭苏军60多个,毁了装甲车、指挥车、卡车各一辆,还击毙上校列昂诺夫和中校杨辛,炸掉一辆T62坦克。那坦克后来搁在中国军事博物馆里,当作战利品。整个自卫反击战,我方守住了领土,孙玉国功劳不小。战后,沈阳军区给他记一等功,中央军委9月20日授予他和另外9人战斗英雄称号。他从连职直接跳到副团长,很快“副”字去掉,当上团长。 这下子,孙玉国火了。全国各地请他去讲报告,巡回演讲,讲珍宝岛怎么打的,英雄们怎么干的。1969年4月,他还作为代表去北京参加中共九大,在人民大会堂发言,全场鼓掌。中央接见时,他讲边防情况,领导们都听入神。从那以后,他的仕途像坐火箭。1970年,当上边防团副团长,巡视营房检查被服,纠正士兵动作。1972年9月,接团长,操场指挥队列踩节奏。1973年12月,调黑龙江省军区副司令,办公室翻文件标训练计划。1974年2月,33岁就升沈阳军区副司令,管训练事务。每天早起巡视操场,示范刺杀,强调纪律实战结合。那时候,他结束了和妻子的七年分居,搬进沈阳一栋日本式小楼,家里总算安稳了点。短短五年,从战士到大军区副司令,这速度在当时也算罕见。 可好景不长,1976年10月,孙玉国的工作出了变故。组织上调整了他的岗位,开始审查。这事儿拖了六年,他从北京到地方,期间免去副司令职务。1982年11月18日,总政治部和中央军委纪委批复:党内严重警告,按正团职转业。42岁的他,就这么卸了军装。原因说白了,就是早年调北京参加读书班时,和一些人走得近,站队出了岔子。转业手续办完,他提着行李南下沈阳,分配到军区后勤部下兵工厂,当副厂长。工资每月70块,媳妇40块,养两个孩子,日子紧巴巴。 刚到厂里,孙玉国没摆架子。他工人出身,懂底层苦处。厂子当时亏得慌,设备老,订单少。他卷袖子下车间,学管理,帮工人改生产线。工人们起初好奇这个从部队下来的干部,后来见他接地气,就拉他打牌喝酒。中午他吃大锅饭,不搞小灶。1985年7月,他还去考全国厂长资格,成绩一出来就合格。帮厂里建浴池,解决房子、粮油、子女就业这些事儿,在公安机关跑腿,帮工人疏通关系。工人们私下叫他“英雄厂长”,说他从战场下来,带劲儿。 1988年1月3日,调到3301厂,还是第二厂长。那厂大,4000多人,军械维修,面临倒闭。军转民没起步,生产卡壳。他接手后,四处跑生意,从东北到海南,部队到地方,废寝忘食。甚至出车祸住院,还坚持揽订单。三个月内,干部队伍稳了,人心齐了,生产转正。1990年5月8日,他主持全面工作,获上级表扬,还拿了高级经济师职称。 干了几年,孙玉国又动。1991年,去沈阳金城电子大厦当副总经理,后来兼军区后勤部经贸局政治部副主任、工会主席、副局长,副师级。管对外贸易,对苏易货,一年上交军区上千万利润。他把孙子兵法用到企业,搞管理,厂子效益蹭蹭上。1998年,金城集团移交地方,改金圣公司。他的档案人事特批留在军区总院,按副师级转业。唯一一个这样处理的退伍军人,挺特别。
90年代在部队当兵的时候,连里一个武校生被老班长给收拾了。90年代在部队当兵的
【4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