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塔尔正式宣布! 10月14日,卡塔尔外交部发言人马吉德·安萨里正式宣布,加沙

掘密探索 2025-10-14 15:55:25

卡塔尔正式宣布! 10月14日,卡塔尔外交部发言人马吉德·安萨里正式宣布,加沙停火第二阶段协议会谈已经启动了!这可不是突然决定的,之前为了让第一阶段协议落实好,各方特意推迟了讨论,现在就是要避免停火出现空档期,衔接得更稳当。   第一阶段停火协议的核心,就是“换人”,10月13号,哈马斯把剩下的13名以色列被扣押人员放了,以色列也同步释放了1986名巴勒斯坦被扣押人员,这波操作背后,双方都有自己的小算盘:   哈马斯想通过放人,让以军从加沙部分区域撤出去,顺便打开人道主义援助的通道,给加沙老百姓送点吃的喝的。   以色列呢,国内超过三分之二的民众都喊着“别打了”,国际社会也一直施压,放人既能缓解国内压力,又能避免被孤立,何乐而不为?   埃及的研究员哈迪说,第一阶段协议能落地,是各方“各取所需”的结果,哈马斯扛不住长期的军事压力和人员伤亡,需要时间喘口气、重建;以色列则被国内民意和国际压力推着走,选择“及时止损”。   而卡塔尔、埃及这些国家在中间来回跑腿、协调,才让双方坐到了谈判桌上。   第二阶段会谈要聊的,都是“硬茬子”:以色列啥时候撤军?哈马斯要不要交枪?加沙以后谁管?这三件事,每一件都够各方吵半天。   第一阶段协议虽然说了以军要撤到商定的地方,但没说具体啥时候撤、怎么撤,以色列的极右翼政党跳出来反对,说“不能向恐怖分子妥协”;哈马斯则要求国际社会盯着,确保以军说到做到。   要是撤军细节谈不拢,停火协议可能像2014年那样,刚签完就又打起来了——当时以军撤了,但因为边界控制的问题,两边又干上了。   以色列把“哈马斯交枪”当成撤军的前提,双方对“交枪”的理解也不一样:以色列要哈马斯把所有武器都交出来;哈马斯则想把武器交给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或者国际组织,要是这个问题谈不拢,第二阶段会谈可能直接卡壳。   特朗普之前提了个“20点计划”,说让巴勒斯坦的“技术官僚”来管加沙,再找个国际“和平委员会”看着。 但以色列反对哈马斯参与管理,也不让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接手;哈马斯又担心自己被边缘化,以后没话语权,说白了,这就是巴以双方在抢“未来地盘”的控制权。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说,联合国已经准备好给加沙送更多救援物资,还催着各方赶紧建立“靠谱的政治路线”,实现“两国方案”,阿拉伯国家联盟的秘书长盖特也说,停火协议是通往“两国方案”的“第一步”,得走稳了。   但问题来了,国际监督靠不靠谱?以前也有过停火协议,但因为没人盯着,最后都黄了,比如2014年那次,就是因为没人管边界控制、隧道问题,两边又打起来了。   这次美国、埃及、卡塔尔、土耳其这些国家说会派军事人员来监督,但特朗普的政策说变就变,以色列又特别强硬,协议能不能落实,还真不好说。   加沙停火第二阶段会谈,就像一场需要耐力的“接力跑”,第一阶段解决了“换人”的燃眉之急,第二阶段得啃下“撤军、交枪、谁管加沙”这三块硬骨头。   对以色列来说,撤军不是“终点”,而是得想想怎么在保证安全的同时,别在国际上丢面子;对哈马斯来说,交枪不是“投降”,而是得在保留影响力的同时,换点政治空间;对国际社会来说,监督不是“走过场”,得拿出真本事,别让协议变成废纸。   我最怕的是,各方把会谈当成“政治表演”,以色列极右翼喊几句“绝不妥协”,哈马斯放几句“抵抗到底”,国际社会发几份“强烈谴责”的声明,最后又回到“打-停-再打”的老路。   加沙的孩子们已经在废墟里等太久了,他们需要的是真正的和平,而不是一张写满承诺却没法兑现的纸。   这场会谈能不能成,关键看三点:以色列能不能真心撤军,哈马斯能不能在交枪问题上灵活点,国际社会能不能建立有约束力的监督机制。   要是各方都能少点算计、多点担当,加沙或许真能迎来春天,毕竟,和平不是靠打出来的,是靠妥协和信任一点点拼出来的。

0 阅读:51

猜你喜欢

掘密探索

掘密探索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