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赞]10月10日,江苏,顾客投诉外卖丢失,骑手被罚后不服,报案查监控,没想

韫晓生 2025-10-14 14:53:01

[中国赞]10月10日,江苏,顾客投诉外卖丢失,骑手被罚后不服,报案查监控,没想到偷吃者竟然是顾客自己!网友:抓住了道个歉,抓不住就白吃了,一年吃它个三五百顿,这就叫脸皮厚,法律太无力了!   (信源:张晓磊)   江苏某室内儿童游乐场的监控录像,记录下了一场荒诞的纠纷。外卖小哥抵达送餐点后,连续拨打顾客电话无人接听,为不耽误后续订单,他特意将餐品交给游乐场店员看管并说明情况,随后匆匆离开。   半小时后,平台发来的处罚通知让他愣住 —— 因顾客投诉 “未收到餐品”,9.3 元罚款直接从他当日收入中扣除。   对日均奔波数十公里、靠每一单几块钱佣金谋生的骑手而言,这笔罚款相当于近三单的收入。坚信自己流程无错的他,带着委屈报了警。民警调取监控的过程中,发现取走外卖的男子正坐在游乐场内照看孩子,而此人正是点餐的顾客。   面对质询,该男子竟理直气壮地指责骑手“未当面送餐”,直到监控清晰显示他取餐的全过程,才在民警督促下勉强道歉,平台也随之撤销了处罚。   尽管冤屈得雪,骑手发布在社交平台的经历仍迅速发酵。“这哪是丢餐,分明是碰瓷”“9.3 元看清一个人的人品”,网友的愤怒中夹杂着心疼。   有同样从事配送行业的网友留言:“最怕这种故意刁难,申诉要耗半天,不申诉又咽不下这口气”,还有人算了笔账:骑手每单平均配送费 3-5 元,9.3 元需要多跑两到三单,可能要在烈日或暴雨中多奔波半小时。   这场闹剧并非个例,外卖行业日常运营中类似纠纷屡见不鲜。重庆沙坪坝区曾发生类似事件:配送员按要求将商品放楼下指定区域并通知收货,半小时后接到“未收到货”投诉,民警调监控发现取货者正是投诉顾客,其承认看“薅羊毛教程”想骗退款。   更令人咋舌的是苏州三名小伙的操作:他们轮流点外卖,吃完后以 “未收到餐” 为由退款,一个月仅花 19 元解决吃饭问题,导致十余名骑手面临追责。   最终其中一人因构成诈骗被处以行政拘留 8 日的处罚。而在江西南康,一名男子更是将此当成 “生财之道”,多次收餐后退单索赔,最终因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被行政拘留五日。   这些案例背后还有更多未曝光的隐性纠纷。有骑手称,遇到“模糊地址 + 电话无人接听”的订单很棘手,放指定位置可能丢餐被罚,等顾客又会超时扣分。部分顾客存在“双重标准”,既要求秒速送达,又不保持电话畅通,出问题就怪骑手。   这类荒诞事件频发,折射出外卖行业生态深层矛盾,行业高压环境加剧了矛盾爆发。骑手日均配送三四十单,每单平均时长不足20分钟,高强度节奏迫使他们高效处理异常订单。   部分消费者对服务过度苛责,进一步激化对立,有人因骑手晚到两分钟就差评投诉,有人要求骑手额外代购却拒付费,甚至有人如江苏顾客般将自身失误转嫁为骑手责任。   这场 9.3 元引发的热议,本质上是对 “公平” 的集体呼唤。对外卖平台而言,优化处罚机制已是当务之急。   应建立更完善的纠纷核查体系,利用定位、通话记录、商家证言等多维度证据判定责任,而非单纯采信一方说法。   对消费者而言,需要明确 “权利边界”。享受配送服务的同时,也应履行基本的配合义务 —— 保持电话畅通、明确收货方式,更不能将恶意索赔当成 “小聪明”。正如网友所言:“尊重是相互的,你体谅骑手的奔波,他才会更用心地对待你的餐品”。   对社会而言,要给予劳动者更多制度保障。外卖骑手作为千万级规模的就业群体,他们的权益维护不仅关乎个体尊严,更影响着行业的健康发展。建立骑手信用保护机制、畅通申诉渠道、明确责任划分标准,这些举措远比单纯谴责个别无良顾客更有意义。   当监控揭穿那场 9.3 元的闹剧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名骑手的冤屈得雪,更是对劳动者尊严的捍卫。在这个依赖即时配送的时代,多一份理解,少一些刁难;多一些制度保障,少一些 “一刀切” 处罚,才能让奔波在路上的骑手们,少些委屈,多些安心。

0 阅读:67
韫晓生

韫晓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