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正式宣布! 从10月14日起,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宣布:美国将对中国拥有、运

史之春 2025-10-14 01:40:56

美国正式宣布! 从10月14日起,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宣布:美国将对中国拥有、运营或建造的船舶征收额外费用。   美国这次收费标准你们都不能想象到有多离谱!对中国企业拥有或运营的船舶,一上来就按每净吨 50 美元收,到 2028 年还要涨到 140 美元;要是中国建造的船,要么按每净吨 18 美元收,要么按每个集装箱 120 美元算,将来更是要涨到 33 美元一净吨、250 美元一个集装箱。   举个实在例子,一艘常见的 5000 标箱集装箱船,光按集装箱算,一次停靠就得交 60 万美元,要是按净吨算更夸张,一艘万吨级的船一次就得掏几百万美元,这哪是收费,简直是抢钱。更不合理的是,连不是美国造的汽车运输船,只要跟中国沾边也得收每净吨 14 美元,分明是借着收费的名头变相搞贸易限制。   美国嘴上说得冠冕堂皇,说是为了 “应对中国造船业不公平竞争”,还想靠这招 “重振美国海事产业”,可实际情况根本不是这么回事。2024 年一年,美国的商用船舶订单才 5 艘,中国却超过 1500 艘;美国造船业在全世界的产能占比连百分之一的零头都不到,只有 0.13%,而中国占了一半还多。这根本不是中国搞 “不公平竞争”,是美国自己的造船业早就空心化了。   更扎心的是,美国造一艘船的成本是中国的 6 倍,建一艘 3600 标箱的集装箱船要花 3 亿美元,而且工期长得要命,得 35 到 42 个月才能造好,中国一半时间就能搞定。连船上的关键零件都得靠进口,国产化率才 41%,这样的产业基础,靠收额外费用根本救不活。   说到底,美国这招就是 “甩锅式治理”,自己产业不行、就业压力大,不琢磨着提升效率、完善产业链,反而把矛头指向中国,想靠欺负别人转移国内矛盾。   之前美国就干过类似的事,上世纪 80 年代对日本汽车加关税,结果不仅没保住美国汽车业,反而让日本车企跑到美国建厂,美国自己更依赖进口零件了。现在故技重施,本质还是一样的套路 —— 解决不了问题,就解决提出问题的人,只不过这次的目标换成了中国船舶。   可这算盘打得再响,最后吃亏的还是美国自己的企业和老百姓。洛杉矶港的执行董事早就把实话说透了:“成本会转嫁给美国消费者”。航运公司才不会自己扛这笔钱,人家直接就把费用加到运费里。   比如一艘从中国运家具到美国的船,原本运费一万美元,现在多了几百万的港口费,航运公司就会把运费涨到一万二甚至更高,这多出来的钱,最终还是得美国的进口商和买家具的老百姓买单。有专家算过,这相当于给中美贸易加了 4% 的隐性关税,本来美国通胀刚稳住点,这么一搞肯定又得 “烧起来”。   美国的各行各业已经开始喊疼了。谷物出口商最惨,运输成本一下涨了 40%,伊利诺伊州的玉米大豆合作社说,再这么搞生意都没法盈利了。美国大豆本来靠价格便宜在全球抢市场,现在运费涨了,价格优势没了,澳大利亚的煤炭、巴西的大豆立马就能抢他们的生意。   连美国最大的海运公司海岸海运,船队里 24 艘船有 16 艘是中国制造的,真要硬扛费用,公司都可能活不下去。鞋服行业更别提了,成本涨了要么裁员,要么涨价,美国消费者以后买双鞋、买件衣服都得花更多钱,搞不好还会遇到缺货的情况。世界航运理事会还警告,船公司会尽量少停靠美国港口,到时候大港口更拥堵,小港口直接没船去,货物周转更慢,成本又得往上加。   更有意思的是,美国这招刚出来,中国就用同样的办法反制了。交通运输部宣布,从同一天起,对美国拥有、运营或建造的船舶征收特别港务费,一开始是每净吨 400 元人民币,以后逐年涨到 1120 元。   这一下就戳中了美国的痛处,他们的造船业本来就成本高、效率低,现在中国也收额外费用,美国航运公司要么减少来华船舶,要么把费用转嫁给自己的出口商,最后还是美国企业和消费者买单。   美国本想靠收费 “薅羊毛”,结果把自己套进去了。造船业的问题没解决,反而让国内通胀压力更大,企业利润缩水,老百姓日子更难。这就像自己家的锅漏了,不补锅反而怪邻居家的柴火太旺,根本找错了方向。全球贸易早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靠欺负别人搞保护主义,最后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这点美国怕是到现在还没真正想明白。

0 阅读:50

猜你喜欢

史之春

史之春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