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万象城里,一位怀孕三个月的准妈妈因孕吐蹲在角落休息,却被保安以“商场不让蹲着

夏日朗晴 2025-10-13 23:05:34

长沙万象城里,一位怀孕三个月的准妈妈因孕吐蹲在角落休息,却被保安以“商场不让蹲着”为由驱赶。当事人丈夫在社交平台发声后,事件迅速登上热搜,网友纷纷质疑:“连蹲下休息的权利都要剥夺吗?” 据当事人描述,妻子孕反严重,每天要吐三四次。当天在商场购物时突然不适,只能蹲下缓解,结果被保安要求“立即离开”。虽然夫妻俩选择默默离开,但妻子事后情绪低落,直言“像做错事一样”。商场随后回应称系保安“沟通方式不当”,已对涉事人员处罚,并私信道歉提出补偿,但当事人暂未接受。 这起事件之所以引发众怒,关键在于触碰了公众对“特殊群体关怀”的敏感神经。孕期女性本就面临身体不适、行动不便等现实困境,公共场所的“人性化设计”本应是社会文明的底线。商场作为服务行业,保安的职责是维护秩序,但“秩序”不应成为冷漠的遮羞布。试想,若换成老人因低血糖蹲下,或儿童因疲惫席地而坐,是否也会被同样驱赶?这种“一刀切”的管理方式,暴露的是服务意识的缺失。 更值得深思的是,类似事件并非孤例。此前江西赣州万象城曾发生“宝爸坐地喂奶被驱赶”事件,工作人员以“影响形象”为由要求去母婴室,却忽视了一位父亲同时照看三个孩子的现实困境。这些案例折射出一个共性问题:公共场所的管理规则往往强调“标准化”,却忽视了“人性化”的温度。规则的存在是为了保障大多数人权益,但当规则与特殊群体的基本需求冲突时,是否该有弹性空间? 从法律层面看,我国《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明确要求,孕期女性不得从事频繁弯腰、下蹲等作业,这从侧面印证了“蹲下”对孕妇而言可能是必要的生理需求。商场作为经营主体,虽无明确法律义务为顾客提供蹲坐空间,但道德层面理应展现更多包容。一个简单的“您需要帮助吗”,远比“这里不让蹲”更显温度。 这起事件也引发了对“公共空间服务升级”的讨论。有网友建议商场增设休息区、配备便携座椅,或培训员工掌握基础急救与沟通技巧。这些建议背后,是公众对“服务本质”的期待——商业场所不应只是交易空间,更应成为传递善意的社交场所。 当准妈妈蹲下时,她需要的或许只是一个能暂时缓解不适的角落,而非冰冷的驱赶。社会的文明程度,往往体现在对弱势群体的态度上。你遇到过类似“规则与人情”的冲突吗?如果是你,会如何处理这种两难?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案例来源:现代快报)

0 阅读:47
夏日朗晴

夏日朗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