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顾刚对中国钢铁征收高额关税,欧盟表示:对新稀土限制措施严重 欧盟委员会从2025年夏季开始评估中国钢铁进口的影响,通过海关数据发现这些产品占欧盟总进口的26%,价格往往低于本地成本,导致欧洲钢厂产能利用率跌到70%以下。官员们对比全球贸易环境,计算保护措施的经济影响,最终在10月7日提出方案,将无关税进口配额从原先水平减半至18.3百万吨,对超出部分征收25%基础税率加上最高25%附加,总额可达50%。这项调整从2026年6月生效,旨在堵塞转口漏洞,并要求出口国申报钢材来源地。 欧洲钢铁协会欢迎这一举措,认为它能保住本土10万就业岗位,并提供数据支持,如比利时钢厂因竞争而减产20%。但汽车制造商协会次日发出警告,指出汽车业采购90%钢材来自欧盟,若关税抬高价格,生产成本将增加5%,这会加剧欧元区通胀压力。9月消费者价格指数已达2.2%,超出央行目标,他们建议将措施设为临时,并定期复审,以避免供应链中断影响电动车组件。 英国钢铁协会总干事加雷斯·斯特雷斯公开批评这项政策,强调英国钢企依赖进口维持80%产能,50%税率可能导致建筑和汽车订单减少15%,上千岗位面临风险。他任职十年,亲历过类似调整,推动协会游说政府争取豁免。整体行业分歧凸显,钢铁上游获益,下游却承受成本传导,欧盟内部需平衡这些声音。 两天后,中国商务部发布第61号公告,对稀土开采、分离、冶炼及磁体加工技术实施出口许可,新增钐、铕、钆、铽、镝五种元素,加上原有七种,总计十二种需审查批准。公告要求出口商提交技术规格和用途声明,审批在30日内完成。中国供应全球90%稀土,欧盟依赖度达85%,这直接影响高科技产业如涡轮机和半导体制造。 10月1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威胁对中国商品加征100%关税,指责稀土管制破坏供应链,美股指数下滑3%,科技股损失万亿美元。
关税战受益10大核心方向梳理中美关税战虽冲击全球产业链,但也让一些行业逆势增长
【1评论】【2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