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的战争白打了!”停火协议生效数小时后,巴勒斯坦抵抗武装哈马斯迅速出兵,采取行动重新控制加沙地带。当地时间10月12日,随着以色列国防军开始执行第一阶段撤军任务,巴勒斯坦抵抗武装哈马斯全面出击,紧急征兵7000人,然后指挥巴勒斯坦各大抵抗武装残余力量,据称5万兵力,全面跟随以色列国防军,只要以色列国防军撤离加沙的地区,巴勒斯坦抵抗武装马上接收。 (阅读前请点个赞,点个关注,主页有更多你喜欢看的内容) 据央视新闻10月9日报道,10月8日晚以色列和哈马斯在埃及达成停火协议,9日内塔尼亚胡还喊着“这是伟大的一天”,说要把所有被扣押人员带回家。 可协议刚生效3天,以军就得兑现撤军承诺,央视新闻10月10日就披露,主力部队第36师下辖的“戈拉尼”步兵旅、吉瓦提步兵旅都开始从加沙撤离,坦克和装甲车顺着拉希德街往北撤。 这些可是以色列陆军的王牌,长期守着戈兰高地的机械化预备队,现在却成了“撤军先锋”。 更讽刺的是,以军嘴上说“炮击掩护撤军”,可加沙南部穆瓦西地区的零星袭击,根本挡不住哈马斯的行动,这架势跟“落荒而逃”没两样。 以色列敢撤军,本以为哈马斯早被打垮了,可他们显然低估了对手的韧性。 据巴勒斯坦圣城新闻网的消息,哈马斯在以军撤军前就备好了后手:停火协议生效几小时,加沙的手机和网络信号就全面修复,抵抗武装通过通讯系统给每个战士派任务,五大战区司令直接到岗坐镇。 而且哈马斯紧急征兵7000人,加上杰哈德等派别的残余力量,凑够5万兵力跟在以军后面“捡地盘”,以军撤到哪,哈马斯的检查站就设到哪,连清理叛徒的行动都同步展开,在加沙北部跟效忠以色列的伪军激战,这组织力比战前还强。 要知道,以色列9月还高调袭击卡塔尔的哈马斯高层,以为能“斩首”了事,结果人家转头就拉出五万大军,这打击不仅没奏效,反倒成了哈马斯的“征兵广告”。 联合国近东救济工程处12日发布的消息显示,加沙80%的房屋被摧毁,67183人死亡、16万多人受伤,以军自己说撤军后还控制53%的区域,但全是城市外的缓冲区、边境地带,真正的人口密集区全被哈马斯接了回去。 当初以色列喊着“摧毁哈马斯军事能力”、“消除加沙威胁”,现在哈马斯能征兵、能控区、能执行战术任务,哪点像被摧毁了? 反倒是以色列,主力部队疲于奔命两年,装备损耗不说,国际舆论骂声一片,9月袭击卡塔尔后连盟友都觉得过分,这才逼着他们坐回谈判桌。 内塔尼亚胡所谓的“伟大胜利”,说白了就是用两万多天的战事,换来了“释放人质换撤军”的结局,跟两年前比,除了加沙的废墟更多,啥便宜没占到。 以色列的病根,在于一开始就犯了战略误判,以为靠蛮力能把反抗压下去,却忘了哈马斯的根基在民心。 从2023年10月冲突爆发,到2024年3月停火破裂,再到今年3月以色列重启空袭,他们始终抱着“武力优先”的念头,6月还跑去空袭伊朗核设施,想靠扩大冲突转移压力,结果越打越被动。 哈马斯却刚好相反,2024年7月跟着13个派别签了《北京宣言》,抱团取暖凝聚共识,停火谈判时又死死咬住“撤军换人质”的底线,连调解方埃及、卡塔尔都站在他们这边。 现在加沙民众冒着危险返乡,就算住废墟也不离开,这股劲不是以色列的炸弹能炸没的,哈马斯能迅速集结兵力,靠的就是这份民心基础,以色列打垮了房屋,却打不垮反抗的念头,这战争从一开始就注定白打。 更有意思的是美国的角色,特朗普10月8日就跳出来说“协议签署是和平第一步”,还准备跑去中东刷存在感,可他心里门清,这协议根本没解决核心问题。 哈马斯声明里早说了,“不会放弃民族权利,直到自由独立”,言外之意就是只要以色列不撤军、不承认巴勒斯坦权益,冲突早晚还得爆发。 以色列自己也心虚,撤军只敢撤到“商定部署线”,边境缓冲区还攥在手里,可哈马斯的部队都已经在加沙城布防了,真要再打起来,以军难道还能把主力再派回去? 到时候伤亡更大,国际压力更重,只会更被动。 以色列这两年以为自己有美国撑腰、军力强大,就能无视巴勒斯坦人的生存权。 可事实摆在这:6万多条人命换不来控制权,80%的废墟换不来安全感,反而让哈马斯越打越顽强,让自己陷入“打也不是、撤也不是”的尴尬。 联合国的物资能救饥荒,却救不了以色列的战略短视;特朗普的“和平宣言”再好听,也掩盖不了以色列“白打一场”的现实。 10月12日这天,以军的坦克在撤退,哈马斯的战士在接管,这场景已经说明一切:靠武力掠夺的地盘守不住,逆民心而行的战争赢不了。 对此你还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哈马斯还是太着急了,一下子从地道里钻出来7000大军,重新控制加沙地区。以色列军
【64评论】【4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