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马占山宣布向日本投降,顿时国内上下骂声一片,然而在受降仪式上,马占山竟以不识字为由,拒绝在协议上签字!一个月后,他更是从日本人手里骗走2000万元! 就在几个月前,这个东北军将领,才在江桥一战中打出了响彻全国的名字。那场战斗被称为“抗日战争第一枪”,一时间,街头巷尾都在传颂他的勇气。 但如今,他却站在了敌人的受降台上。 日方宣布:“黑龙江省政府主席马占山,正式接受改编。” 新闻传出,全国哗然。抗日英雄竟投敌?骂声如潮,从北平传到南京。各大报纸痛斥他“卖国求荣”“变节之徒”。有人说他畏战,有人说他贪权,还有人干脆认定他是叛徒。 可没人知道,就在那个受降仪式上,马占山做了一件奇怪的事。 他拒绝在投降协议上签字。 原因更离谱——他说自己“不识字”。 日方代表满脸错愕,翻译僵在原地。会场一时鸦雀无声。 这场仪式就这样草草结束。马占山微微鞠躬,转身离开。 谁也没想到,这场“投降”,竟是一出戏。事情要从更早说起。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在短短几个月内相继沦陷。日本关东军以迅雷之势占据了沈阳、长春、吉林,接着兵锋直指哈尔滨。 彼时的马占山,刚刚接任黑龙江省政府主席。兵力不足一万,装备老旧,连枪炮都缺。面对十倍于己的日军,他几乎没有胜算。 但他决定打。 1931年11月,江桥战役爆发。零下三十度的松花江畔,马占山率部与关东军鏖战数日。冰雪染红,士兵冻僵,马占山的抗命抵抗让日军第一次尝到顽强反抗的滋味。 然而,他也因此被孤立。中央援军迟迟不来,弹药、补给全无。到12月,黑龙江军几乎弹尽粮绝。 哈尔滨失守后,他被迫撤退。关东军提出“招抚”,承诺只要他“归顺”,可保军权不变,还能获得经费。 这时的马占山明白,硬抗下去就是死。 他决定假降。 1932年2月7日,他接受邀请,前往奉天,与关东军谈判。三天后,日本宣布“马占山归顺”。 他被任命为伪黑龙江省省长,还被列入新成立的“东北行政委员会”。 舆论震动。全国愤怒。 可实际上,马占山暗中部署着另一场“反攻”。 他利用这个身份,打算从伪满内部夺取资源、积蓄力量。 对外是“投降”,对内是“假戏真做”。 他的算盘很简单——先活下来,再打回来。受降仪式那天,他面对的是一纸协议——要求他签署“归顺书”,承认“满洲国独立”。 马占山看了一眼那份文件,转身不动。 日方官员让翻译催促,他却只是淡淡说:“我不识字。” 其实他当然识字。 早年在东北讲武堂受训,能读能写。 但这句话,却让仪式陷入尴尬。签不了字,就无法正式生效。日本人没想到,一个堂堂省主席,会用这种方式拖延。 “拒签事件”后来被一些部下私下记载。多年后,这一细节被多次转述——有的版本说他“装傻脱身”,有的说他“以不识字为由拖延签署”,目的都是一个:拖时间。 时间,对他来说,比签字更重要。 因为那段时间里,他在暗中做着另一件事。 利用伪政府的名义,他掌握了财政经费的调度权。日本人为“稳定局势”,拨出大笔军费和修复资金,据说总额高达上千万。 马占山命令将这些款项分批转往黑河、嫩江,名义是“安置军属”“重建防区”。 后来,这笔钱的去向再无记录。 有传言说他“从日本人手里骗走两千万”。也有人说那是他用计挪出的军饷,用于重建抗日部队。 金额是真是假,无人能证,但事实是——几个月后,马占山带着数千人和大量物资,突然从哈尔滨消失。 日方大惊。关东军通缉他,悬赏高额奖金。他去了哪里? 北上黑河,重举抗旗。 1932年4月,他宣布“重归祖国”。报纸头条写道:“马占山反正!” 那个被骂为叛徒的男人,带着原本属于敌人的军费,回来了。马占山的“反正”,让全国舆论再次反转。 人们这才意识到,那个被骂得体无完肤的“卖国贼”,原来一直在等时机。 “假投降、真反抗”,成了他新的标签。 但这场戏,也让他的一生注定陷入灰色。 从1932年起,他的处境始终微妙。中央不完全信任他,东北抗日联军对他也有戒心。有人说他是英雄,有人说他是投机者。 抗战全面爆发后,他一度在蒋介石麾下任军长、兼黑龙江省政府主席,后因势力复杂,被调往内地。 他一生经历数次“投降”与“起义”,在抗战史上留下矛盾的印记。 关于“骗走两千万”的传闻,至今无人能拿出确凿档案。 伪满财政记录里找不到那笔款项,日本战时档案也未提及。 但在许多回忆录中,都有相似说法:马占山离开伪政权时,带走了大批资金与装备,用于再度武装部队。 这是否意味着他真“骗钱”?
1932年,马占山宣布向日本投降,顿时国内上下骂声一片,然而在受降仪式上,马占山
蓝贵的过去
2025-10-13 10:49:2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