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动症反复,做到这一点,比吃药更有效!儿科医生都在推荐 抽动症孩子,少生气比盲目用药更管用! 中医来看,抽动症与肝密切相关,而孩子脾气暴躁、频繁动怒,正是加重病情的催化剂。 很多家长只关注孩子的抽动症状本身,却忽略了情绪对身体的影响,殊不知“怒火”燃起的肝火,也会让抽动症状反复难愈。可以说,每一次脾气爆发,都是对肝的刺激,都会让抽动症状更明显、更频繁。 我曾遇到过一个8岁的小男孩,抽动症反复发作快2年了。 家长带他来就诊时,孩子不仅频繁眨眼、咧嘴,还时不时甩胳膊、踢腿,尤其在学校和同学发生小矛盾,或者在家被家长批评后,抽动症状会瞬间加重,甚至出现大喊大叫的情况。 仔细询问后发现,这个孩子性格急躁,一点小事就容易发火,平时家长也总因为他的症状而焦虑,常常忍不住批评指责,形成了“孩子生气→抽动加重→家长焦虑→批评孩子→孩子更生气”的恶性循环。 观察孩子的舌苔脉象,舌尖红、苔薄黄,脉象弦数,这正是典型的肝火旺盛、肝风内动之证。 除了给孩子开方平肝熄风、疏肝解郁,我更着重叮嘱家长:减少孩子的怒气源,比吃药更重要。 1.家长要调整自己心态,避免因焦虑而对孩子过度苛责,多给予理解和耐心。 2.避免让孩子处于紧张、压抑的环境中,减少呵斥、打骂,多鼓励、多倾听。 3.帮助孩子学会疏导情绪,比如通过运动、听音乐、画画等方式释放压力,减少发脾气的频率。 家长一开始半信半疑,但还是努力调整了教育方式。 3周后复诊时,孩子的抽动频率明显减少,脾气也平和了不少;坚持调理3个月后,除了偶尔清嗓子,其他抽动症状基本消失;再巩固2个多月后,症状完全消退,随访半年也没有复发。 这就能表现出,控制怒气对抽动症孩子的恢复至关重要。中医常说怒伤肝,对于抽动症孩子而言,这句话更是需要时刻牢记。 肝火是抽动症的助推器,而脾气暴躁就是肝火的燃料。想要让孩子的抽动症状得到有效控制,家长首先要帮孩子熄火——减少生气的次数,降低情绪的波动。 与其执着于寻找各种药物和偏方,不如从调节孩子的情绪入手,给孩子一个宽松、平和的成长环境,这才是让抽动症远离孩子的根本之法。
抽动症反复,做到这一点,比吃药更有效!儿科医生都在推荐 抽动症孩子,少生气比盲
灵松谈育儿
2025-10-13 08:51:4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