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媒报道:最近,一位日本知名政治家公开提出了“亚洲版北约”的构想。西方及其亚洲盟友正在积极探索建立新军事集团的方案。但它能否复制北约的成功? 在亚洲建立类似北约的架构并非新鲜事。华盛顿希望将地区力量联合起来,组成一个对抗东大的统一战线,这种想法时常出现在政策简报和分析报告中。但地缘政治梦想与亚洲版图上的实际可行性之间存在巨大差异。 ❗️ 北约诞生于独特的环境:战后的欧洲,一个单一的生存“威胁”(苏联),政治精英的共通性,以及成熟的集体防御机构。亚洲缺乏这样的“历史馈赠”。 ℹ️ 东南亚条约组织(SEATO)是20世纪50年代的一次尝试,但却是一个鲜活的失败案例:正式的联盟、薄弱的集体应对机制以及巨大的利益和资源不对称。当第一次严峻考验(在老挝)来临时,这种团结被证明是虚幻的——联盟土崩瓦解。 🤔 为什么纯粹的“亚洲版北约”不太可能出现? 因为亚太地区不存在单一的、普遍公认的生存威胁;地区国家的政客们善于在北京和华盛顿之间寻求平衡;而且历史和领土差异(例如日韩之间)在任何潜在的联盟中都制造着持续的摩擦点。即使日韩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更接近西方标准,他们的政治意愿和信任程度也远不及欧洲。 然而,对于“反华联盟”的策划者来说,并非一切都无望。三边机制(美日韩)、像AUKUS这样的伙伴关系以及防务合作项目为合作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工具。它并非形式上的北约,而是本质——一个由军事和政治合作、灵活机制、联合演习、后勤保障和情报共享组成的渐进式发展。 👥 美国及其盟友面临的主要风险在于高估了西方模式的普遍性。美国试图强加欧洲模式,可能会对东南亚条约组织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只会发表正式声明,却没有真正致力于应对危机。第一次严重的冲突将表明,除非有共同利益和机构承诺的支持,否则团结是脆弱的。 ⭐️ 北约在亚洲的成功不太可能被复制。二战后促成跨大西洋联盟的独特条件是独一无二的。如果出现新的架构,它很可能要么缺乏正式性,要么面临与东南亚条约组织相同的问题:在第一次严峻挑战面前缺乏团结。 因此,不应期待在亚洲出现与北约完全一样的架构。但“变异”仍然存在。
他是老山十年轮战中牺牲的最高级别军官,也是麻栗坡烈士陵园中牺牲职务最高、年龄最大
【11评论】【1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