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陆通缉台军人员,台前军情局长刘德良竟然解读为“这代表打击到中国痛点”!

文人学社 2025-10-12 12:59:28

对于大陆通缉台军人员,台前军情局长刘德良竟然解读为“这代表打击到中国痛点”! 此次被通缉的台军人员涉及多项违法犯罪活动。根据大陆有关部门公布的案情,这些人员长期与外部反华势力勾连,从事危害国家安全的间谍活动。 他们利用军职身份窃取涉密信息,通过加密通讯渠道向境外输送,涉及军事部署、装备参数等核心内容。 司法机关掌握的证据显示,部分人员还参与策划分裂活动,为“台独”势力提供技术支持。 这些行为已触犯相关条款,司法程序启动完全基于事实和法律。 台湾地区前军情局长刘德良的解读存在明显逻辑漏洞。 将依法追逃说成“打击痛点”,既忽视法律程序的严肃性,也暴露其对国家主权概念的模糊认识。 事实上,大陆方面对涉台违法犯罪的打击始终秉持“依法办事、一视同仁”原则。 从2011年破获的某台军上校间谍案,到2020年查处的网络窃密团伙,司法机关对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从未放松追查。 这些案件的办理过程公开透明,证据链完整,与被告人的身份、职务无关,只与违法事实相关。 岛内某些势力对此类事件的反应模式值得关注。 每当大陆依法处理涉台违法案件时,总有人刻意放大声音,试图营造“对台强硬”的假象。这种操作背后,既有转移岛内矛盾的政治考量,也有迎合外部势力干预的图谋。 但台湾民众对两岸关系的基本认知并未因此改变。 2024年岛内民调显示,超过六成受访者认为“维持现状”是当前最优选择,这一比例连续五年保持稳定。民众用实际行动表达着对和平稳定的期待。 大陆处理涉台事务的政策工具箱持续完善。 从修订《国家安全法》到出台《网络安全法》,从建立跨部门反间谍机制到完善涉台案件司法协作,这些制度建设为打击违法犯罪提供了坚实保障。 司法实践中,大陆与多个国家建立执法合作渠道,仅2024年就通过国际刑警组织渠道成功引渡多名涉案人员。 这种法治化、规范化的处理方式,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 两岸军事交流的历史经验提供重要参照。 1992年两岸红十字会签署《金门协议》,开创战后人员遣返机制;2008年马英九当局恢复两岸军事互信机制建设,开展多项防务交流。 这些实践证明,当双方遵守基本规则时,军事领域也能建立正常互动。当前个别台军人员的违法行径,恰恰破坏了这些来之不易的交流成果。 台湾社会对军中违纪现象的反思也在深化。 近年来,台军内部接连曝出装备采购丑闻、训练事故频发等问题。2024年台防务部门报告显示,军纪案件数量较上年上升,涉及贪污、泄密、逃兵等多个领域。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台当局正视自身治理缺陷,而非将责任外推。

0 阅读:42
文人学社

文人学社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