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在越南关押6年的“叛徒”汪斌回到国内,昔日战友纷纷指责他是卖国贼,上级也开始对他严格审查。 1990年1月,友谊关战俘交换现场,一个体重只剩37公斤的中国军官踉跄走回祖国。然而迎接他的不是鲜花和掌声,而是战友们的咒骂和质疑。越南广播里传出的那段录音,让所有人都认定他是叛徒。这个山东汉子到底经历了什么?他究竟是英雄还是卖国贼? 汪斌1957年出生在山东邹城,1976年19岁时参军入伍。这个普通的山东小伙子在部队表现一直不错,训练刻苦,作战勇敢。1983年底,中越边境局势紧张,越南军队占据老山地区,不断向中国境内开炮。刚结婚不久的汪斌被调入昆明军区14军40师118团1营2连,担任副指导员。 1984年4月28日,老山战役打响。118团1营承担穿插任务,要从敌人后方配合主力部队作战。战斗异常激烈,越军早就在穿插路线上布下重兵。连长王仕田和指导员高少林在炮火中先后牺牲,汪斌临危受命,带领剩余战士突出重围。 突围成功后,汪斌放不下牺牲战友的遗体。他向上级请求带人回去收殓遗体,组成三人小队再次返回战场。行进到48号高地时,小队遭遇越军伏击。通讯员和司务长当场牺牲,汪斌腿部中弹,被越军俘虏。 越军从汪斌身上找到通讯设备和指挥旗,判断他是重要军官。接下来的六年里,汪斌在越南监狱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折磨。鞭打、电击、灌辣椒水、不让睡觉,各种刑罚轮番上阵。越军想从他口中套取军事情报,汪斌咬紧牙关一个字都不说。 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让汪斌几度崩溃。他曾两次试图自杀,第一次用绳子自缢被看守发现,遭到一顿毒打。第二次越狱也被抓回,等待他的是更严厉的看管和惩罚。六年时间里,汪斌的体重从70多公斤降到37公斤,浑身是病,形容枯槁。 更糟糕的是,越军利用广播放出了汪斌的录音。在刑讯逼供和药物作用下,汪斌被迫对着话筒念了一段话,声称自己受到”人道款待”。这段录音传到前线,战友们听到后群情激愤。大家认为汪斌叛变投敌了,他成了部队里人人唾骂的”叛徒”。 1990年1月19日,中越双方交换战俘。汪斌和其他五名战俘被释放回国。当他拖着37公斤的身体走下车时,人群中响起咒骂声。妻子站在远处,几乎认不出眼前这个瘦骨嶙峋的人就是自己的丈夫。 按照规定,汪斌需要接受为期一年的审查。他被安排在疗养院治病,同时等待调查结果。那段时间是汪斌最难熬的日子。身体上的病痛还在恢复,精神上的压力却越来越重。战友们见到他要么避开,要么冷言冷语。食堂打饭时,周围的人都刻意保持距离。流言蜚语像刀子一样刺痛着他的心。 调查组的人反复找汪斌谈话,询问他在越南的每一个细节。汪斌虚弱地躺在病床上,一遍遍解释自己遭受的酷刑,解释录音是被迫录制的,解释自己从未出卖过国家。那段时间他整夜失眠,经常从噩梦中惊醒,梦见自己又回到越南的牢房。 就在汪斌几乎绝望的时候,陈赓大将的儿子陈知建专程来看望他。陈知建握着汪斌的手说:“如果我们相信那些传言,是不会来看你的。既然我们来了,就说明组织相信你。”这句话给了汪斌巨大的精神支撑,让他看到了希望。 一年后,调查结果出来了。组织认定:虽然越军放过汪斌的录音,但考虑到刑讯逼供和药物因素,这不能作为变节的证据。汪斌在被俘期间没有投敌叛国行为,恢复军籍和干部职务,重新授予上尉军衔。 恢复军籍后,汪斌继续在部队服役,被安排到后勤部门工作。1993年初他选择转业,回到家乡过起了普通人的生活。汪斌很少提起那段经历,也不愿被称为英雄。他觉得自己只是做了军人应该做的事情——在极端环境下守住了底线,没有出卖祖国。 六年囚禁、一年审查,汪斌用沉默和坚守证明了军人的忠诚。那些在极端环境下依然不屈服的战俘,同样值得我们尊敬。您怎么看待战俘问题?如何评价汪斌的选择?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看法。
1945年,美军在琉球俘获了9945名倭寇,然而将图中这批倭寇进行转运时,却发现
【31评论】【12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