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一战士壮烈牺牲,其新婚20天的妻子拒绝改嫁,坚持生下遗腹子。35年后

熹然说历史 2025-10-11 21:46:39

1984年,一战士壮烈牺牲,其新婚20天的妻子拒绝改嫁,坚持生下遗腹子。35年后,妻子带着儿子来为丈夫扫墓,她不停的对着墓碑大声哭喊:“儿子我给你养大了,你起来看看啊。” 李发英1960年6月出生在湖南衡阳市衡东县南湾乡江东村。她和陶荣华从小在同一个村庄长大,两人是青梅竹马。上学时,李发英每天要从陶荣华家门前路过,时间久了,他们慢慢从陌生变成熟悉,彼此产生了爱慕之情。1979年秋天,高中毕业后在村里担任会计的陶荣华报名参军,去了南方边陲的部队。在军营里,他经常给李发英写信表达相思之情。他大概写了五六十封信,李发英也回了几十封,总共六十多封信还编了号。一来二往,两人正式确立了恋爱关系。 1983年春节前夕,已经当上班长的陶荣华从部队探亲归来,和李发英举行了简单的结婚仪式。婚后的日子甜蜜而短暂。新婚才过20天,丈夫部队来了加急电报,催促紧急归队。蜜月还没度完,丈夫带着她一起回到部队。探亲假结束后,李发英怀上了孩子。1983年10月份儿子出生。就在儿子快要出生的时候,陶荣华随着部队上了前线。虽然未能陪伴在妻子生产时,但陶荣华对还未曾谋面的孩子充满期望,给儿子起名陶凯,要妻儿等着他从战场上凯旋。 1984年4月28日凌晨5点,陶荣华所在的119团穿插英雄连尖刀分队在侦察兵的带领下,到达100号高地两侧国境线。战斗中,陶荣华奋勇当先,却不幸被敌人的子弹击中胸部,壮烈牺牲,年仅24岁。而此时,妻子寄来装有儿子照片的那封家信,还静静地躺在后方营区的收发室里,等待他开启。1984年9月的一天,李发英的弟弟神情凝重地带回一张《解放军报》,烈士名单上”陶荣华”三个字赫然在列。丈夫牺牲的噩耗传来,李发英感到整个世界都坍塌了。李发英说:“知道丈夫牺牲后,这个家天都塌了,我婆婆在床上躺了三四个月,每天喝点水,饭也没吃,就一直哭。” 在丈夫牺牲半年后,李发英背上儿子,陪着婆婆一起前往麻栗坡烈士陵园。在丈夫的墓前,婆媳二人哭倒在地。李发英一边要劝婆婆,一边又要背儿子。那时候儿子还不能走路,手上还要拿着包裹,当时真的要崩溃了。丈夫陶荣华牺牲时,李发英才23岁,是一个女人最美好的年纪。公婆和亲友不忍心看着她一辈子守寡,曾劝她再找个好人家嫁了,都被她一一拒绝。从丈夫牺牲那刻起,李发英誓言终生不嫁,照顾好公婆,培养好儿子,让丈夫安息。 没有了顶梁柱,李发英用瘦弱的肩膀挑起了整个家庭的重担。种水稻、挖竹笋、砍毛竹,再到附近的竹器加工厂当伐竹工人,每天像男人一样扛着粗壮的楠竹翻山越岭来回十几趟。遇到雨天,她一次次滑倒在泥泞的山道上。后来她又去株洲打工,省吃俭用把每一分钱都带回家。 1999年,李发英用打工攒下的积蓄,再加上陶家大伯从外地寄回的一笔钱,在原来的土砖房旁边新盖起了四间大瓦房,让两位老人从破旧低矮的老屋中搬出,住进了新房子。 李发英的婆婆2002年因不慎跌倒住进医院,出院后从此一直卧床不起,生活无法自理。李发英无怨无悔地悉心照料老人,喂饭、擦身子、端屎端尿,从来不嫌脏不嫌累。她始终没有放弃帮助婆婆复健,每天为婆婆进行腿部和脚部按摩,婆婆能够下床走一段路了。 丈夫牺牲后,李发英心里十分思念丈夫,一直希望有时间带着孩子去丈夫墓碑前,给他扫扫墓说说话。但由于家里贫穷,李发英一直没有机会前去看望丈夫。2019年清明节,在当地政府工作人员陪同下,李发英带了两束黄菊花——一束代表婆婆,一束代表自己,带着儿子来到麻栗坡烈士陵园第9台38号。看到陶荣华墓碑那一刻,李发英紧紧抱着丈夫墓碑失声痛哭。 李发英扑倒在墓前,35年的思念和悲痛在这一刻全部爆发。她对着墓碑哭喊着告诉丈夫,儿子长大了,公公已经安葬好了,她完成了当年的承诺。这个从未见过父亲的儿子陶凯,也跪在父亲墓前磕头。2004年,李发英的公公突然患病去世,享年72岁。2020年,李发英的婆婆郭吉桂在91岁高龄时去世,临终前紧紧地拉着李发英的手说:“这么多年,辛苦你了!你是我的女儿……” 2005年,儿子陶凯结婚成家,次年生子。这也让婆婆郭吉桂在失去儿子22年后,拥有了四世同堂的天伦之乐。李发英的儿子在她的感染下也十分孝顺,尊长爱幼。尊老爱幼成了这个家庭的家风,代代相传。 李发英40年如一日,扛起了一个家庭的重担,抚养子女,孝敬公婆,用实际行动兑现了与丈夫的承诺。2023年6月,李发英获评孝老爱亲类”湖南好人”;2024年1月获评2023年第四季度孝老爱亲类”中国好人”。陶荣华牺牲时,李发英才23岁。如今,40年的时光过去,昔日风华正茂的湘妹子被岁月催老了容颜。但李发英从不后悔让丈夫参军入伍,在她心里,丈夫陶荣华永远是她的骄傲。李发英说:“当兵也是光荣的,也是好事。我儿子要去当兵,我都支持,我孙子去当兵,我都支持!”目前,李发英正在老家帮助带孙子,儿子、儿媳为母亲的辛勤付出感恩在心,她孝老爱亲的事迹也感动了很多身边人。

0 阅读:47
熹然说历史

熹然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