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诺贝尔和平奖10月10日揭晓。内塔尼亚胡被国际刑事法院以反人类罪予以通

是逸屹呀 2025-10-09 12:36:42

2025年诺贝尔和平奖10月10日揭晓。内塔尼亚胡被国际刑事法院以反人类罪予以通缉,特朗普却对国际刑事法院的几位法官予以制裁,这种反和平的行为能得“诺奖”吗?   就在美国白宫的一场晚宴上,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一个正面临国际刑事法院战争罪指控的人,郑重其事地向美国总统特朗普递交了一封信,信的内容,是提名他角逐诺贝尔和平奖。   这个发生在7月7日的场景,其实是诺贝尔和平奖这块金字招牌成色日益黯淡的绝佳缩影,它早已不只是一个奖项,而是异化成了一种可以交易的筹码,一个定义模糊的悖论,以及一个满足个人虚荣的道具。   先看看它作为“筹码”的价值,内塔尼亚胡的提名信,绝不是一时兴起,这背后是以色列稳固美以同盟的精明算盘,是一次几乎零成本的外交投资,此举不仅迎合了特朗普对国际认可的极度渴望,也为双方的军事合作铺路。   这种操作并非孤例,巴基斯坦提名特朗普,被看作是在印巴紧张关系中的一种示好;美国出手调解刚果(金)与卢旺达的矛盾,很快就有人指出,其真实动机是为了当地的矿产资源,和平在这里成了一门生意。   就连2020年被大肆宣传的《亚伯拉罕协议》,也被外界普遍视为美国在中东组建反伊朗联盟的工具,和平只是它华丽的外衣,这种将奖项政治化的玩法,其实早有先例。   回想2009年,刚上任没多久的奥巴马就拿到了和平奖,连他自己都承认“不配得奖”,那一次的授奖,更像是国际社会对他未来政策的一种“预付款”,一种善意的捆绑。   更讽刺的是,和平的定义本身也变得越来越扭曲,特朗普一项引以为傲的“功绩”,是今年6月下令用14枚巨型钻地弹空袭伊朗核设施,随后两国达成停火,用极致的武力换来的所谓“和平”,这让人们对和平的理解产生了根本性的动摇。   而奥巴马这位获奖者,在他八年任期内,美国竟没有一天不在对外用兵,这为后来的领导人将军事行动包装成和平功绩,打开了一个危险的缺口。   特朗普的许多“和平”努力也显得十分脆弱,2018年与金正恩的历史性会面,最终以谈判破裂、朝鲜恢复核试验告终,他曾保证能迅速结束加沙和乌克兰的战火,但现实却是冲突依旧,这些言语与现实的巨大鸿沟,让他的和平缔造者形象备受质疑。   抛开这些宏大的地缘政治叙事,诺贝尔奖还沦为了满足个人声望的竞技场,特朗普对这个奖项的执念,很大程度上源于一种简单直接的攀比:“奥巴马能得,我为什么不能?”他不止一次公开抱怨诺奖委员会对他有偏见,甚至宣称自己至少配得上四到五次,这种姿态,像是在为世界和平事业奋斗,更像是在追讨一张迟到的个人荣誉证书。   如今提名的门槛越来越低,任何政府官员、部分大学教授都能参与,导致今年候选人超过300名,从安倍晋三到卢卡申科,各色人等的提名让这个过程的严肃性大打折扣,更像是一场政治站队。   乌克兰方面曾因特朗普未能快速解决俄乌冲突而撤回提名,这件事让他“好没面子”,也恰恰说明了在他心里,这更多关乎个人尊严,而非和平本身。   所以当内塔尼亚胡与特朗普上演这场提名大戏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场黑色幽默,它清晰地揭示了诺贝尔和平奖在政治操弄下的持续沉沦,当提名者本身就是国际法庭的通缉对象时,这个奖项所代表的“和平”,含金量还剩多少,不言而喻,今年10月10日揭晓的和平奖,注定备受瞩目。   以上信息来源于上观新闻 被海牙通缉的内塔尼亚胡,提名轰炸伊朗的特朗普为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

0 阅读:57

评论列表

相由心生

相由心生

4
2025-10-09 14:04

只有美国总统才有如此殊荣

梁子初见

梁子初见

2
2025-10-09 15:17

为了反击之合马斯的恐怖袭击,保护以色列人民的生命财产的安全,内塔尼亚胡总理何罪之有?能凭一已之力促成世界几个地区冲突的停战,特朗普总统理应获得今年的诺贝尔和平奖!

猜你喜欢

是逸屹呀

是逸屹呀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