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的“月光账本” 林晓的父母在她五岁那年走了,是外婆把她从村口的老槐树下领回

拾光伊人 2025-10-08 14:11:38

外婆的“月光账本” 林晓的父母在她五岁那年走了,是外婆把她从村口的老槐树下领回家的。往后十几年,祖孙俩挤在三间土坯房里,外婆靠种半亩菜地、帮人缝补衣裳过日子,却从没让林晓受过半点委屈——书包是巷里最新的,冬天的棉袄总比别家孩子厚半层,就连考试失利时,外婆都会摸出颗水果糖,说“咱下次再努力,外婆陪着你”。 外婆走后的第七天,林晓在旧木柜最底层,发现了那本裹在蓝布帕子里的账本。牛皮纸封面泛着黄,“月光”两个红笔字歪歪扭扭,是外婆中风后勉强握笔的模样。她原以为是记菜价的家用账,翻开却红了眼:里面没有柴米油盐的数字,只有一行行“待还”,像串在时光里的珍珠。 “2008.9.12,给晓晓买带小熊的书包,欠张婶5块。记着,还她两笼刚蒸的白面馒头——张婶家娃总盯着咱的馒头看。” “2010.11.7,晓晓半夜发烧,借李叔的三轮车去镇医院,欠两袋红薯。要挑最大的,李叔去年帮咱修过屋顶。” “2015.6.20,晓晓高考,王老师每周来补两小时数学,欠一筐樱桃。得等最红的那批熟,王老师胃不好,酸的吃不得。” 林晓的手指抚过纸页,眼泪砸在“小熊书包”那行字上。她想起那年开学,全班只有她的书包印着卡通图案,她背着书包在巷里跑了三圈,却没看见外婆蹲在灶台前,把家里仅有的白面都揉进了馒头里——那是外婆准备吃半个月的口粮。还有高考前,外婆每天天不亮就去后山摘樱桃,手指被树枝划得全是小口子,却总说“王老师帮咱这么多,这点东西算啥”。 账本中间夹着张褪色的照片:十岁的她穿着新棉袄,正把一颗糖塞进外婆嘴里,外婆的笑皱成了朵菊花。照片背后是外婆的字:“晓晓说,棉袄暖,糖也甜。”林晓突然想起,那件棉袄是外婆拆了自己的旧棉袄,又添了新棉絮缝的,外婆自己冬天只裹着件薄外套,手上的冻疮裂了又好,好了解又裂。 翻到最后几页,字迹抖得厉害,日期停在去年冬天:“2022.12.5,晓晓寄来的羽绒服真暖,比年轻时穿的新棉袄还软。欠晓晓一个拥抱,等她春节回来,一定要抱久点。”林晓捂住嘴,喉咙里像堵了棉花。去年春节她因为项目忙没回家,视频里外婆说“没事,你好好上班”,挂了电话却对着空灶房坐了半宿——邻居后来告诉她,外婆那天包了林晓最爱吃的荠菜饺子,说“等晓晓回来煮”。 在账本夹层里,林晓找到个写着林晓嫁妆纸包,里面是一沓一沓钱,最大的一百,最小的一毛,叠得方方正正。 那天晚上,林晓抱着账本坐在土坯房的门槛上,月光像外婆的手,轻轻落在她肩上。她突然懂了,外婆的“欠”从来不是亏欠,是把别人给的点滴好,都当成要捧在手心的暖;而外婆没说出口的“爱”,都藏在那些“待还”背后——是省出口粮换的书包,是冻裂手指摘的樱桃,是等不到的那个春节拥抱。

0 阅读:10
拾光伊人

拾光伊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