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会议员听完驻华大使汇报,基本认定中国短期内不会恢复购买美农产品,说到底,问

文人学社 2025-10-07 21:58:01

美国国会议员听完驻华大使汇报,基本认定中国短期内不会恢复购买美农产品,说到底,问题卡在美国先加的那道高关税上。 2 月,美方以芬太尼问题为由对中国商品加征 10% 关税,3 月再次追加 10%,到 4 月实施 “对等关税” 时,综合税率已攀升至 54%,随后又接连上调至 145%。 层层加码的税率中,农产品成为重点影响领域。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随之发布反制措施,对美国大豆、猪肉、水果等农产品加征相应关税,贸易往来的成本屏障就此筑起。 美国农业界最先感受到寒意。 伊利诺伊州的豆农们看着田间饱满的豆荚,往年此时早已收到中国订单的手机却异常安静。 数据显示,去年同期中国已预定 1300 万吨美国大豆,而今年秋收临近,这一数字仍为零。 爱荷华州的老农民蒂姆・麦克斯韦的焦虑与日俱增,产量和天气都达预期,市场的冷淡却让丰收的喜悦荡然无存。 大豆市场的变化只是缩影。 美国大豆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从 2016 年的 40% 下滑至 2024 年的 20%,南美国家正填补这一空白。 2024 年中国从巴西进口大豆 7465 万吨,同比增长 6.7%,占比超过七成。中国同时推进饲料配比优化和大豆自给产能提升,进一步降低了对单一来源的依赖。 康奈尔大学农业经济学家指出,中国市场的采购动向举足轻重,关税带来的不确定性让美国农民处境艰难。 美国大豆协会 8 月发出警告,秋天临近却未敲定采购协议,将对豆农造成严重冲击。 协会主席拉格兰直言,国内外需求难以弥补中国购买量下降的缺口,农作物价格随之走低。 芝加哥农业资源公司预测,若中国 11 月中旬前仍不采购,美国大豆对华销售损失可能达 1400 万至 1600 万吨。 农业领域的压力持续传导。 彭博社 7 月数据显示,美国农业小企业破产申请数量升至五年来最高点。 中西部农业州的议员们紧急呼吁政府出台援助计划,北达科他州共和党参议员约翰・霍文正推动类似前次 230 亿美元的补偿方案,密苏里大学预估 2026 年农业净收入可能下降超 300 亿美元。 曾经的票仓农民难掩不满,“是时候降低关税了” 的呼声越来越高。 美方并非毫无动作。 美国农业部已第三次组织种植户和出口商访华,试图推动订单落地。特朗普政府也曾尝试拓展销售渠道、增加豆制品生产,但效果有限。 美国驻华大使提及波音飞机谈判进展,却难掩农产品贸易的停滞。中国商务部发言人多次表示,美方应取消不合理关税,为扩大双边贸易创造条件,这一立场在中美贸易官员的会晤中反复被提及。 芝加哥大豆期货价格已接近五年低点,市场的谨慎态度显而易见。 即便两国元首有过电话沟通,高级贸易谈判代表会见美国中西部代表团,农产品贸易仍未出现实质性进展。 关税带来的连锁反应正在显现,不仅冲击农业生产者,也可能通过供应链影响终端市场价格。 国会山的判断背后,是关税政策与市场规律的直接碰撞。中国作为世界最大农产品进口国,始终保持开放的采购态度,但贸易往来需建立在公平合理的基础上。 美国农业界的困境与中国市场的变化共同说明,关税壁垒从来不是双赢选择。随着秋收进入关键期,取消不合理关税、重建贸易互信,成为破解当前僵局的关键所在,这既是美国农民的期待,也是全球供应链稳定的需求。

0 阅读:164

猜你喜欢

文人学社

文人学社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