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抛售中国债?真相是“快钱跑路、长钱抄底”,中东东南亚已悄悄入场!

古今知夏 2025-10-07 14:49:07

你抛美债,我抛中债!外资纷纷减持中国债,大量资金流向美国?中美贸易战仍未尘埃落定之下,外资却用“弃中投美”公然表明了自身对于中美未来前景的立场态度。这其实说的是上月外资大量抛售了我国主权债券以致就此出现抛售潮,直接导致境外资金持有的我国债券总额已降至近五年来最低水平,但与此同时美债却得到了大量增持。 就说2025 年 5 月到 8 月,外资确实在卖,但不是所有外资都在跑。真正在疯狂甩卖的,是那些赚快钱的对冲基金。就说 5 月吧,他们一个月就抛了 620 亿中国国债,占当月总减持量的七成,纯属见利就走的短期操作。 可那些看长期的大机构,根本没动。挪威主权基金手里的中国政策性金融债,只少了 2.3%;新加坡淡马锡更狠,7 月还偷偷加了 15 亿人民币绿色债券。他们要的不是短期利息,是中国经济的长期红利,怎么可能随便撤。 让人意外的是,有人在悄悄接盘。就在欧美资本跑路的时候,东南亚和中东的资本正偷偷进场抄底。马来西亚央行二季度买了 89 亿中国国债,泰国主权基金把人民币同业存单的持仓加了 12%;中东土豪更直接,通过 QFII 渠道抢了 45 亿中国地方政府专项债,专挑新能源、基建这些有潜力的项目买。这哪是 “弃中”,明明是换了批人进场。 再看美债 “被热捧” 的水分,其实大得很。2025 年上半年,全球增持美债的钱里,60% 来自新兴市场央行,印度、巴西央行就占了三成。但这不是因为看好美国经济,纯属没办法 — 美元还是全球贸易的主要货币,手里必须捏着足够的美债,才能应对外汇波动,属于 “被动增持”。 可美国自己人却在偷偷跑路。本土机构同期甩了 2300 亿美债,为啥,他们比谁都清楚,美国上半年的亮眼数据是装出来的:失业率 3.8%、GDP 增 2.4% 看着好看,可企业欠钱已经创了新高,非金融企业债务占 GDP 比重飙到 108%。这风险明眼人都怕,本土资本哪敢留? 很多人觉得 “利差大,钱就往美国跑”,但事实根本不是这样。2025 年中,10 年期美债利息 4.2%,中国只有 2.8%,看似差了一大截,可背后的逻辑完全不一样。美联储加息是被逼的 — 上半年核心 PCE 还高达 3.2%,不加息压不住通胀;中国保持低利率,是故意给经济转型留空间。 你看二季度的数据就知道,中国高端制造业投资涨了 18.7%,绿色投资涨了 22.3%,这些领域的长期收益,比短期那点利息香多了。也难怪长期资本不愿走,他们盯着的是中国产业升级的红利,不是眼前这点小利。 再说中国债市本身,也在悄悄变厉害。2025 年上半年,绿色债券发了 8900 亿,比去年多了三成,外资持有比例从 12% 涨到 15%;科技创新债更火,突破 5000 亿,全球的科技主权基金都来抢。欧洲最大的可持续投资基金 Amundi,二季度就加了 30 亿中国光伏债,理由很实在:“中国新能源技术全球领先,能赚稳定的长期钱”。 现在的中国债,早不是以前那种 “只赚安稳钱” 的资产了,成了能分享中国转型红利的 “香饽饽”。 当然,短期挑战也不能装看不见。2025 年二季度,中国制造业 PMI 是 49.5,刚低于荣枯线; 房地产风险化解还在走流程,部分外资对短期收益没信心。但政策应对很精准,7 月央行定向给高端制造、绿色经济放了 2000 亿;8 月财政部加快发专项债,钱全投新基建。 这些操作不是 “大水漫灌”,是精准帮经济转型。虽然短期增速可能不显眼,但长期基础更牢 — 这正是长期资本最看重的 “确定性”,比短期涨涨跌跌靠谱多了。 说到底,这波资本流动根本不是 “弃中投美”,而是 “快钱走、慢钱来,外钱换、内钱补” 的正常调整。中国债市的主力本来就是内资,境内机构持有超 90%,外资这点波动根本掀不起大浪;而且中国经济的韧性还在,高端制造、绿色经济这些领域的潜力,正在吸引越来越多长期资本。 2025 年 8 月以来,中国债市资金回流、收益率稳步回升,已经说明问题了。那些喊着 “中国债市被抛弃” 的人,根本没看清趋势。 未来的资本不是 “二选一”,而是 “两边配”— 就像全球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贝莱德,三季度既加了 100 亿美债,也加了 50 亿中国绿色债。短期的抛售潮只是小插曲,随着中国经济转型推进、金融市场开放,中国债市迟早会成为全球资本的 “必选项”,这点不用怀疑。

0 阅读:66

猜你喜欢

古今知夏

古今知夏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