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哥用通缉令上证件号认证游戏在手机店里,山东那个未成年男孩对着通缉令里的身份证

情感的糖宝 2025-10-06 14:39:43

小孩哥用通缉令上证件号认证游戏在手机店里,山东那个未成年男孩对着通缉令里的身份证号输入游戏界面时,大概没意识到这串数字背后藏着多少风险——根据《居民身份证法》,冒用他人身份信息本身就是违法行为,哪怕是孩子,监护人也要承担民事赔偿,情节严重要送矫治机构;要是再牵扯信息买卖,刑事责任更是躲不掉。

可这事儿能全怪孩子吗?游戏平台的认证门槛低到“只看身份证号”,人脸识别要等后续才触发;短视频平台把通缉令这类敏感信息放任传播,甚至标着“拿去实名游戏”的诱导文案;学校里网络安全课一周凑不够1课时,15%的未成年人都不知道“冒用身份违法”;家里呢?62%的孩子能通过家长手机绕开防沉迷,31%家长连防沉迷机制都搞不清……等于把“身份信息可以随便用”的错觉,明晃晃塞给孩子。

通缉犯的身份信息成了孩子玩游戏的“钥匙”,这荒诞背后,是技术漏洞、教育缺位和法律意识淡薄织成的网。我们怕孩子沉迷游戏,更怕他们在虚拟世界里,把真实世界的规则当成可以随便突破的“关卡”——今天敢拿通缉令信息认证,明天会不会觉得“身份信息能随便借、随便卖”?

别等孩子真因为“小聪明”踩进法律红线,才想起补那些该早早就织好的网:游戏平台该把“人脸识别+支付验证”设成认证标配,内容平台得把通缉令这类信息牢牢审住,学校和家里得把“数字身份安全”当成必修课,监管部门也该把未成年人冒用身份的处罚细则划清楚……

毕竟,孩子眼里的“游戏小技巧”,在真实世界里,从来不是闹着玩的。(家长们刷到这,不妨抽两分钟和孩子聊聊:有些“聪明”,真的碰不得。)

0 阅读:0
情感的糖宝

情感的糖宝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