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20岁的皮红艳在美国夺冠,没想到,却被教练踢出国家队,退队后,转头加入法国国籍,狂揽14枚金牌,成为法国人的骄傲...... 皮红艳1979年出生在重庆万盛区,那时候她身体不算壮实,父母就让她从8岁开始练羽毛球,主要是为了健身。没想到这丫头天赋不错,球感好,很快就从玩闹转为正经训练。12岁时,她被选进四川省队,那里训练强度大,她每天跟着教练学基本功,渐渐打出名堂。18岁,她凭实力进中国国家队,国家队高手多,她得加倍努力才能跟上节奏。1997年,她还在亚洲青年锦标赛上帮中国队拿了团体金牌,自己单打铜牌。这段经历让她在队里站稳脚跟,但竞争太猛,大家都盯着有限的位置。 1999年,皮红艳代表中国队去美国打公开赛,那年她20岁,正好是巅峰体能。她一路过关斩将,决赛拿下冠军,这在当时是中国羽毛球的骄傲。回国后,她本想继续冲刺,谁知教练直接给她退队通知,说她身高只有1.64米,不适合国家队长远规划。省队那边也推脱,不肯收她。这事让她一下子没了方向,国家队和省队都关上门,她只能自己想出路。早些年她在友谊赛上表现好,丹麦一个俱乐部记得她,就发了邀请函。她收拾东西去了丹麦,那里环境不一样,俱乐部更注重个人发展,她很快就适应了训练节奏。 在丹麦待了段时间,皮红艳的技术没落下,还参加了些本地比赛。法国羽毛球教练看中她,通过联系邀请她过去。2004年,她正式加入法国国籍,这步棋让她重获新生。法国队把她当宝贝,专门围绕她的打法调整战术,甚至把她的技巧编进青训教材。她开始代表法国出战国际赛,第一场大比赛就拿了冠军,之后几年她连战连捷。像2001年的德国公开赛、瑞士公开赛、葡萄牙公开赛,她都摘金。2002年又拿了德国公开赛和Bitburger公开赛,这些成绩让她在欧洲赛场站稳。 皮红艳的法国生涯高光多,2003年她赢了克罗地亚国际赛、法国公开赛、葡萄牙公开赛。2004年拿下荷兰公开赛和法国公开赛,2005年瑞士公开赛、丹麦公开赛、法国公开赛。这些金牌加起来正好14枚,主要来自BWF超级系列赛和公开赛。她还参加了欧洲锦标赛,2004年拿银牌,2008和2010年拿铜牌。2009年世锦赛她打到铜牌,这是法国羽毛球的突破。她的世界排名最高到过第2位,这在法国队是少见的荣誉。大家都说她是法国人的骄傲,因为她帮法国队提升了整体水平。 奥运会是皮红艳生涯的考验,2004年雅典奥运她早早出局,2008年北京奥运她打到八强,在半决赛对上中国选手张宁。那场比赛她拼了三局,但还是1比2输了。张宁当时是世界冠军,皮红艳虽败犹荣。2012年伦敦奥运后,她正式从法国队退役,那年她33岁,身体负荷大。退役前她参加了六届世锦赛,从2005到2011年连续进八强,这记录在法国队是顶尖的。她没美化过去的国家队经历,只是说竞争激烈,大家都得找路子。 退役后,皮红艳没离开羽毛球圈,她成了巴黎奥运会的申奥大使,还进了法国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她的工作主要是推动奥运筹备,协调资源。她还促进中法羽毛球交流,中国选手来巴黎比赛时,她会去现场看,提供些技术建议。法国队因为她,青训体系更完善,很多年轻球员学她的打法。她嫁给法国帆船教练,有一对儿女,生活安定在法国。她的故事告诉大家,人才流动是常态,国家队选人有时看身高或规划,但运动员得靠实力吃饭。 皮红艳的转折引发讨论,有人说国家队错失人才,有人觉得她选择正确。她的14金主要是小比赛,但对法国队意义大。她没后悔离开中国,只是专注现在。法国媒体常夸她是移民成功的例子,她也帮法国羽毛球从边缘走向主流。她的排名和奖牌证明,环境对运动员重要。重庆老家的人还记得她小时候练球,现在她是中法体育桥梁。
王楚钦亲自揭晓谜题:洛杉矶,他选男双,不选混双。中国大满贯男双夺冠后,王楚钦直言
【9评论】【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