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总理近日表态要对中国出口PD26航空发动机。知道什么概念吗?这玩意儿可是26吨的发动机。想想如果运输机换上这个发动机。运输能力直接飙到100吨,运20现在才66吨。我们装上它,咱们的下一个类似C17的型号军事运输机。将出现质的提升。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现在的运-20在现有发动机下,满载运力是66吨,距离美国C-17的77吨还有差距。而PD-26的出现,让满载运力提升到接近100吨,不仅是数字上的提升,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中国可以一次性运更多装备、更多人员,战略投送能力直接升级。 战争或突发事件情况下,你一次就能把一个重型装甲旅运到前线,而不需要分几次运输。这种能力对战略灵活性、反应速度影响巨大。 而且,这不只是单纯换个发动机那么简单。PD-26发动机的技术含量极高,它的耐久性、可靠性、推重比、燃油效率都比我们现有的发动机要高得多。 换上它,运-20不但运力提升,飞行距离、巡航速度、升限等性能都会得到明显改善。这意味着未来我们的运输机可以承担更远距离的战略投送任务,真正实现远程快速部署,而不是局限在国内或周边。 当然,你可能会问,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完全依赖俄罗斯?答案也不全是。这次合作对中国航空工业本身就是一个巨大刺激。 我们拿到PD-26,不只是用,还能学习它的设计理念、技术细节和制造工艺。这对我们自主发动机研发是实打实的加速器。 运-20后续型号或者新一代大型运输机,将完全有可能在技术积累和设计理念上实现自研化。这就像一条捷径,让我们少走很多弯路,同时还能对现有运输机性能快速升级。 这次合作显示了中俄在军事和技术领域的深度互信。军用航空发动机可不是民用小零件,这类高端装备涉及核心技术和战略能力,出口给其他国家需要极高的政治互信和安全保障。 俄罗斯选择向中国出口PD-26,说明两国关系已经到了能够共享战略技术的层级。这种合作不是单纯的买卖关系,而是战略互助,是技术共享和联合发展的信号。 再看国际影响层面。未来如果中国能够装备大量高运力运输机,战略投送能力迅速提升,这对亚太局势和全球战略格局都会产生影响。 你想想,一次性运送重型装备、快速部署部队到战略前沿区域,不仅能增强作战灵活性,还能在外交博弈中形成更强的威慑力。 对比一下,目前世界上能造C-17级别战略运输机的国家屈指可数,美国、俄罗斯,能做到的基本就是这两家。中国如果能通过PD-26推动运输机性能飞跃,我们就进入了这个高端圈层。 这不仅是装备提升,更是国际话语权和战略话语权的提升。以前大家可能说中国远程战略投送能力有限,现在这种局面正在快速改变。 更重要的是,这种提升不是一次性的。PD-26只是现阶段的起点,它的出现会倒逼中国发动机研发加速,运-20或新型运输机在未来将完全具备国产发动机支撑的能力。 换句话说,我们不仅能快速提升运输能力,还能实现技术自主,形成可持续升级的循环。技术积累和自主能力,这才是长远的核心竞争力,而不是单靠进口就能解决的问题。 从战略高度来看,这次合作还会带来更广泛的启示。大国之间的军事和技术合作,不只是装备交易,更是信任、战略互补和长期协作的体现。 中国在关键技术领域迅速提升,俄罗斯也在全球战略格局中寻找可靠伙伴。两国互利互信,不仅能增强各自实力,还能在国际事务中形成更稳固的战略支撑。 PD-26的出口不是简单的买买买,而是中国战略运输能力质变的开始,是军事技术加速升级的关键一环,是中俄互利合作和战略地位提升的实质性体现。 未来,当这些高运力运输机陆续装备中国空军,中国的战略投送能力将迎来真正的飞跃,而这次合作将被载入军事技术合作史册,成为一个重要里程碑。
普京的报复,已经开始了,但目标不是法国!很多人以为俄罗斯会派核潜艇去硬刚法国。错
【20评论】【7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