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尼泊尔、巴基斯坦、斯里兰卡、马尔代夫、孟加拉国等国家,都怕自己成了下一个锡金,所以它们都引入外部势力来抵挡印度的影响力。 锡金那笔旧账,至今还像根刺扎在南亚各国心里。这个曾经的独立王国,被印度一步步蚕食成“邦”的命运,成了尼泊尔、巴基斯坦这些邻国午夜梦回都怕撞上的噩梦。 印度的体量摆在那儿,人口、国土、军力和经济规模在南亚都是独一档的存在。更关键的是,它打骨子里抱着“门罗主义”的心态,把周边当成自家后院,容不得别人插手。 这种霸道让邻国们不得不早做打算。巴基斯坦打从一开始就没服过软,它始终在找机会争取与印度的区域平等地位,从来没放弃过引入外部力量制衡的念头。 斯里兰卡的操作更能说明问题。这个扼守全球繁忙航线的岛国,早就摸清了印度的脾气。独立后没几年,统一国民党就先抱上英联邦的大腿,签了防务协议防着印度。 后来斯里兰卡自由党上台,又转头跟不结盟运动和共产主义阵营拉关系,目的还是跟印度保持安全距离。到了20世纪80年代,它甚至想拉近和美国的关系,就是为了给印度添点制衡。 近些年斯里兰卡更直接,干脆转向中国寻求支持,以此平衡印度的影响力。现任总统迪萨纳亚克刚访完印度,转头就宣布要在明年1月访问中国,还高调重申支持“一带一路”倡议。 斯里兰卡外长赫拉特说得直白,他们想跟中印美英俄所有国家搞好关系,追求的是双赢,这话明摆着是不想被印度绑死。 最让人意外的是孟加拉国。这个由印度当年“干预”后诞生的国家,曾被外界视为印度最铁的盟友。但亲印的哈西娜政府倒台后,新政府一上来就调转了外交方向。 今年3月,孟加拉国临时领导人尤努斯访华,公开提了印度西里古里走廊的战略地位问题。他太清楚了,这条被称为印度“鸡脖子”的走廊,是印度连接本土和东北邦的命脉,而孟加拉国就挨着这条走廊。 紧接着在6月,中巴孟三国在昆明建了12个领域的合作机制,气得印度跳脚。孟加拉国还跟伊朗签了天然气协议,摆明了要摆脱对印度的能源依赖。 尼泊尔夹在中印之间,更是把“平衡术”玩得飞起。它深知自己地缘位置的敏感,一边要应付印度的经济渗透,一边主动向中国伸出橄榄枝,各类基础设施合作项目签了不少。 马尔代夫这个群岛国家也没闲着。它清楚自己在印度洋上的战略价值,不愿只做印度的“后花园”,这些年不断拓展与其他大国的合作,就是怕哪天被印度拿捏得动弹不得。 这些国家的举动,本质上都是印度“霸权式外交”逼出来的。印度总想着用“窒息式包围”控制邻国,动不动就拿“合作还是付出代价”来威胁,反而把大家都推远了。 6月份印度给所有邻国发“区域稳定警告函”的操作,更是火上浇油。印外长苏杰生那番狂言,没吓到谁,反倒让更多国家坚定了找“备胎”的决心。 更有意思的是,印度自己在锡金的控制力也在松动。今年的地区选举里,莫迪领导的人民党连一个席位都没拿到,主张独立的“锡金民族解放阵线”赢走了32个席位里的31个。 这个结果让锡金问题重新浮出水面。中国从来没承认过印度对锡金的吞并,今年三月还明确表态中印边界包括锡金段在内仍有未划定部分,这无疑给了印度邻国更多底气。 南亚国家们心里都有本账。它们引入外部势力,不是想惹事,只是想活下去、活得稳。把所有希望寄托在印度身上,跟把身家性命押在单张牌上没区别,锡金的例子就是最惨痛的教训。 印度总怀疑外部大国介入南亚事务,却没反思自己的问题。在没有共同威胁能把大家绑在一起,且各国都觉得印度在插手分离主义运动的情况下,没人愿意真心跟它结盟。 现在的南亚格局已经很明显了,印度的“独霸梦”正在被各国的“制衡术”一点点瓦解。那些曾经被它视为“势力范围”的国家,正在集体走向多边平衡。 这背后的逻辑很简单:谁都不想做下一个锡金。与其等着被拿捏,不如主动找靠山、铺后路,在大国博弈的缝隙里为自己挣得一席之地。 信源:环球网国际频道《印媒关注斯里兰卡总统“平衡外交”:试图在印度和中国之间保持平衡》
印度智库:巴基斯坦无所谓,印度接下来将全力对抗中国。印度智库最近的观点挺有意
【4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