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俄称非法没收其在欧资产者将付出代价。佩斯科夫表示,欧盟非法没收俄罗斯财产的图谋就是赤裸裸的盗窃,并称所有参与者都将付出代价,不仅包括涉事个人,作出相关决定的国家也不例外,俄罗斯绝对不会对此坐视不理。 10月1日当天,乌克兰财政部高调宣布收到欧盟的40亿欧元“救命钱”,转头欧盟委员会就承认,这笔钱是从被罗斯资产里“划”出来的。 这不是欧盟第一次这么干——自俄乌冲突爆发后,欧盟冻结了俄央行约3000亿欧元资产,其中90%由比利时欧洲清算银行控制。 此前欧盟已用这些资产利息给乌发过贷款,这次直接动本金,算是“升级版操作”。 更绝的是欧盟的“赔偿贷款”计划:乌方只有通过和平协议拿到俄赔偿后,才开始还钱。这相当于让俄罗斯“既丢钱又背锅”。 俄罗斯当然不干,佩斯科夫直接放话,所有参与者,包括个人和国家,都得付出代价! 这话听着像威胁,实则是俄罗斯在国际法层面的反击——毕竟,没收他国资产违反《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基本准则。 欧盟这波操作,内部早有分歧。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警告,动用俄资产可能削弱欧元储备货币地位。 比利时首相德克罗更直接:“90%的冻结资产在我们这儿,出了事谁负责?”原来,欧洲清算银行总部在比利时,一旦俄罗斯报复,比利时金融系统可能先崩盘。 就连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的“无人机援助计划”也遭冷遇——她宣布要投20亿欧元给乌买无人机。 这种“既要面子又要里子”的矛盾,暴露了欧盟在俄乌冲突中的尴尬:既想支持乌克兰,又怕被俄罗斯“反杀”。 俄罗斯的回应可不是光放狠话。法律层面,俄方已向国际法院起诉欧盟“非法侵占”;经济层面,俄可能加速“去欧元化”,比如要求能源买家用人民币或卢布结算。 舆论层面,俄媒天天播欧盟“偷钱”的新闻,把“盗窃”标签贴满全球头条。 更狠的是,俄罗斯可能对欧盟企业下手——比如限制进口欧盟农产品,或提高天然气价格。毕竟,欧盟40%的天然气依赖俄进口,真闹到“断气”,欧洲冬天可就不好过了。 欧盟这波操作,表面看是“支持乌克兰”,实则暴露了西方世界的双重标准。 当年科索沃战争,北约轰炸南联盟后,美国直接冻结南联盟7亿美元资产,如今欧盟又对俄资产下手,这哪是“维护国际秩序”,分明是“谁拳头硬谁说了算”。 但抢钱容易还钱难。俄罗斯的报复手段多着呢:法律战能让欧盟在国际社会丢分,经济战能让欧洲老百姓过冬挨冻,舆论战能让欧盟“民主灯塔”的人设崩塌。 更关键的是,这种“以强凌弱”的做法,会鼓励更多国家“去美元化”“去欧元化”,最终动摇西方金融体系的根基。 说到底,国际规则不是“橡皮泥”,想捏圆就圆,想捏方就方。欧盟这次“偷钱”给乌,看似占了便宜,实则埋下了长期隐患。 当其他国家开始担心自己的海外资产安全时,全球化的根基也就动摇了。这场资产争夺战,没有真正的赢家,只有输得更惨的那一方。
10月1日,俄称非法没收其在欧资产者将付出代价。佩斯科夫表示,欧盟非法没收俄罗斯
掘密探索
2025-10-04 12:52:17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