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战再传新消息,美国贸易代表说了一番耐人寻味的话!   9月30日,美国贸

波览历史 2025-10-03 07:48:23

中美贸易战再传新消息,美国贸易代表说了一番耐人寻味的话!   9月30日,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在纽约经济俱乐部的发言透着股矛盾劲儿,她一边说对中国进口商品征收的55%关税是“良好现状”,一边又盼着找到双边贸易更自由增长的领域。   这番看似前后矛盾的表态,放在2025年的全球贸易格局里,更像是美国在高关税的反噬下,既想撑住“强硬”的面子,又不得不面对本土产业承压的里子。   先说说格里尔口中的“良好现状”到底是什么样。2025年以来,美国把中国输美商品的平均税率从25%直接提到了55%,覆盖范围涉及电子产品、机械设备等多个领域,总规模超过3700亿美元。   可这道看似能“保护本土产业”的关税墙,首先砸中的却是美国的中小企业。根据美国中小企业协会的数据,今年二季度以来,依赖中国零部件或出口市场的中小制造企业,倒闭数量同比增加了23%。   这些企业大多集中在电子配件、轻工制造领域,既没有大企业那样转移产能的资金,也没法像跨国公司那样通过全球布局规避关税,只能眼睁睁看着订单流失、成本高企。   洛杉矶港的运营数据更能说明问题。9月份,洛杉矶港处理的中国输美集装箱数量,比去年同期减少了31%,港口近一半的集装箱泊位处于闲置状态,原本忙碌的起重机吊臂长时间停在半空。   港口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提到,以往这个时候正是家电、电子产品出口的旺季,今年却格外冷清,不少原本发往美国的货物,都转道去了东盟或欧洲港口。   这种冷清的背后,是美国零售商对高关税的规避,与其承担高额关税,不如从第三国采购,哪怕中间多几道环节。   而关税成本最终全转嫁到了日常消费里。美国商务部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今年9月,关税带来的财政收入约3020亿美元,但消费者为此多支付的成本却达到4270亿美元,平均每个家庭要多花3400美元。   再看格里尔提到的“更自由增长的领域”,这背后其实是美国大企业的集体诉求。今年上半年,美国商会组织了近200家跨国企业向政府施压,要求降低部分中国商品的关税,其中就包括特斯拉、本田等知名企业。   特斯拉的困境很有代表性,其上海工厂生产的Model Y车型出口美国时,要叠加25%的基础关税和10%的“对等报复关税”,综合税率达到35%。   为了避税,特斯拉不得不将部分产能转移到墨西哥,但墨西哥工厂60%的零部件仍需从中国进口,算上运输、关税等成本,每辆车的生产成本反而增加了8000美元。   本田也面临类似问题,今年初投资50亿美元在俄亥俄州建厂,原本计划实现“本土化生产”,但投产后发现,90%的核心机器人和电池组件还是得从中国进口,本土化不过是“换了个组装地点”。   美国没料到的是,高关税不仅没困住中国,反而倒逼中国找到了新的贸易突破口,东盟就是最明显的例子。   中国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今年1-9月,中国对东盟出口同比增长12%,其中中间品和资本品出口占比超过70%。   简单来说,中国先把零部件、生产设备卖到东盟,在东盟完成组装后再出口美国,既规避了直接对美出口的高关税,又带动了东盟的制造业发展。   这种“中国+东盟”的合作模式,让美国对中国的关税威慑力大打折扣。   今年前9个月,中国在美国进口市场的份额下降了4.4个百分点,但东盟的份额却上升了3.2个百分点,达到14%,不少原本从中国进口的商品,现在换成了“东盟制造”,但核心技术和零部件还是来自中国。   非洲市场的快速增长也成为中国出口的新支撑。非洲拥有14亿多人口,其中60%以上是年轻人,且自然资源丰富,铂、黄金、钴等矿产储量占全球一半以上,是潜力巨大的新兴市场。   今年1-9月,中国对非洲出口同比增长19%,其中车辆、机械设备出口增长40%,采矿设备出口增长92%。   尼日利亚、肯尼亚等国的基础设施项目里,中国产的工程机械占比超过60%;南非的新能源项目中,80%的光伏组件来自中国。   这些新兴市场的增长,直接对冲了对美出口下滑的影响。   中国企业还通过数字供应链进一步降低了关税影响。不同于传统的转口贸易,现在不少企业通过数字化平台实时追踪零部件流向,精准计算在第三国的附加值,确保产品符合“原产地规则”。   比如光伏企业,将硅片、逆变器等核心部件运到马来西亚、越南,在当地完成最后的组装和测试,通过数字化系统记录每一步生产流程,让美国的“原产地追溯系统”找不到漏洞。   这种数字化的规避方式,比传统的转口贸易更高效,也更难被监管。   格里尔的矛盾表态,本质上是美国贸易政策陷入困境的体现。   想靠高关税施压,却承受不起本土产业受损、民众不满的代价;想遏制中国的产业链优势,中国却通过区域合作、数字供应链找到了新出路。   所谓的“良好现状”,不过是自欺欺人的说法,真正的贸易格局,早已不是一道关税墙能改变的。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来评论区聊聊。

0 阅读:69

猜你喜欢

波览历史

波览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