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亏留了这一手!上海,90岁老太有70万拆迁款,大儿子给母亲保管,老太生病住院,

社会望远镜 2025-10-03 03:25:11

多亏留了这一手!上海,90岁老太有70万拆迁款,大儿子给母亲保管,老太生病住院,让儿子拿钱治病,大儿子却找理由推脱,老太想买块墓地,大儿子也一口拒绝,还说母亲没给过他钱,老太悲愤之下将大儿子告上法庭,还拿出一份关键证据,这下儿子傻了眼。

在上海这座大城市里,一位90岁的老太太手握70万拆迁款,本以为交给大儿子保管能安心养老,谁知儿子一拖再拖,生病要钱治病时推三阻四,想买墓地时干脆拒绝,还说妈没给过他钱。老太太一气之下告到法院,拿出关键证据,让儿子当场傻眼。这里面到底藏着啥秘密?多亏她留了这一手,不然晚年日子怎么过?

这个故事的主角是李慧琴,一位生活在上海的90岁老人。她出生在郊区一个普通人家,从小就过着朴实的日子,长大后嫁给当地一个工人,两人一起拉扯大了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生活虽然不富裕,但一家人互相扶持,日子还算平稳。女儿长大后结婚生子,可惜后来在一场车祸中意外离世,这件事让李慧琴伤心了好长一段时间。两个儿子中,大儿子刘强是老大,从小就显得比较机灵,长大后在本地找了份普通工作,娶妻生子,生活稳定。

小儿子则去了外地闯荡,平时联系不算多。李慧琴平时就靠着退休金过日子,偶尔帮着带带孙子。几年前,老家房子拆迁,她作为户主拿到了70万元补偿款,这笔钱对她来说就是养老的底气。她把钱存在银行,本想自己管着,但后来听了大儿子的建议,就全交给他保管了。刘强当时表现得很积极,说妈年纪大了,取钱不方便,由他帮着管最合适。李慧琴觉得儿子的话有道理,就同意了。谁知道这成了后来的麻烦源头。

话说回来,这事得从头说起。李慧琴把钱交给刘强后,一开始也没啥问题。但时间一长,她发现每次要用钱时,儿子总有借口。比方说,她身体有点小毛病,想取点钱去医院检查,刘强就说用不了那么多,先等等看。老人家年纪大,身体容易出问题,这几年她心脏和肺部都查出有病灶,医生建议住院治疗。她就直接跟儿子说,把钱还给她,好付医疗费。

刘强还是那套说辞,说看病花不了70万那么多,先在家养着。他不光不给钱,还找各种理由拖延。李慧琴几次三番提这事,刘强要么说钱投在什么地方了,取不出来,要么干脆说记错了,没那么多钱。老人家气不过,但也没办法,只能忍着。一次,她想到自己年纪大了,想提前安排后事,就跟儿子说取部分钱去老家买块墓地,也算有个归处。刘强直接一口回绝,还甩出一句,说母亲从来没给他过钱。这话让李慧琴彻底寒心,她觉得儿子变了脸,不再是以前那个孝顺的样子。

刘强就这样占着钱不放,老人要钱就推脱,态度越来越硬。老人家平时生活节俭,这70万是拆迁得来的养老钱,她本想用在治病和后事上,结果儿子当成了自己的东西。李慧琴试着多次沟通,刘强就是不松口,甚至否认有这笔钱的存在。这下老人彻底失望了,她觉得不能再这么下去了,得想办法要回来。

大家都知道,老人养老钱被子女占着的情况,在社会上不算少见。这案子闹到法院,也暴露了不少家庭问题。李慧琴决定起诉时,已经是2023年7月,她把大儿子刘强告到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法院,要求返还70万元保管款。法庭上,她提供了关键证据,就是一段通话录音。录音里她问儿子存了多少钱,刘强亲口说70万元。这证据一出,刘强没法否认了。他在庭上辩解,说自己帮母亲保管钱,是为了负责,怕老人年纪大乱花。

但法院不认可这说法,因为老人明确要求返还,他却拒绝,这违反了保管约定。法官还从亲情角度劝刘强,可他就是不让步。法院根据民法典相关条文,认定母子间形成了保管合同,刘强有义务按要求返还财产。他不还,就是违约,得承担责任。判决下来,刘强得返还70万元。他不服,提了上诉,二审法院维持原判。刘强最终只能执行,把钱还给了母亲。李慧琴拿到钱后,用来付医疗费和安排生活,她后来搬去和小儿子住,日子过得平静些。刘强呢,闹成这样,母子关系肯定受损,家庭裂痕难修补。

这事说到底,反映了老年人权益保护的问题。现在社会上,很多老人把钱交给子女保管,本意是信任,结果遇上不靠谱的,就麻烦了。法律上讲,将代为保管的财物占为己有,数额大还不还的,可能涉嫌侵占罪,刑法第二百七十条有规定,能判刑罚金。幸好李慧琴有录音证据,不然打官司难赢。类似案子不少,比如有些老人养老钱被子女挪用,法院判决返还的例子比比皆是。

这事闹成这样,你家有类似经历吗?欢迎留言分享你的看法,咱们一起讨论怎么更好地保护老人权益。

0 阅读:346

评论列表

用户60xxx50

用户60xxx50

2
2025-10-03 04:31

到啥时候,手里都不能没有养老钱

社会望远镜

社会望远镜

放大现象,看清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