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宁波,男子在某顺风平台接单,65公里53块钱,乘客点独享、不承担高速费,男子

爱跳舞的王大姐 2025-10-02 16:44:28

浙江宁波,男子在某顺风平台接单,65公里53块钱,乘客点独享、不承担高速费,男子接到乘客后问他,愿不愿意承担35元高速费?如果愿意,我带你走高速,乘客没吭声,直接扫码支付,谁料,订单刚结束,乘客反手就把男子投诉了,说他乱收费,平台不仅要求男子返还乘客35元,还封禁他账号一周,男子喊冤:我没乱收费,跟他商量好了,他主动支付的。平台却坚称,人家下单时已经明确不承担高速费。 这事儿听起来就像哑巴吃黄连,司机心里憋屈得很。明明路上聊得挺好,乘客扫码付钱时也没见皱眉,怎么转头就变成“乱收费”了?35块钱说多不多,可65公里路程刨去油费、车辆损耗,司机到手可能就够买两碗面。接独享单图的就是省心,现在倒好,钱没赚到反被扣上“违规”的帽子。 平台规则白纸黑字写得很清楚,乘客下单时勾选了“不承担高速费”,系统生成的53块钱费用确实没算上这段路的高速费。但现实路上哪有这么死板?有些路段不走高速得绕行个把小时,司机和乘客现场协商走高速分摊费用,这本是双赢的灵活处理。现在平台一刀切判定司机违规,就像机械人判案只看代码不看人情。 那位扫码付款的乘客更让人琢磨不透。真觉得不合理当时怎么不吭声?手机支付又不是瞬间失忆,扫码时明明默认了司机的提议。事后投诉倒像是精心设计的套路——既享受到高速便利,又通过投诉白嫖这段路费。这种沉默式同意加背后投诉的行为,比当面扯皮更让人寒心。 共享经济本该建立在相互体谅基础上。顺风车不是专业营运,司机们用业余时间赚点油费,乘客用低于打车的价格享受便利。如果每笔交易都死抠条款,稍有不顺就举报封号,最终只会逼得司机们宁愿空跑也不接单。平台既然抽了服务费,是不是也该承担起调解责任?而不是简单把压力转嫁给司机。 类似纠纷在网约车行业早不是新鲜事。有些乘客故意利用平台规则漏洞,上车时满口答应附加费用,下车反手投诉索要赔偿。司机提供的聊天记录、转账截图在某些平台客服眼里还不如系统初始选项有分量。这种“谁投诉谁有理”的处理逻辑,本质上是在纵容恶意消费行为。 封号一周对兼职司机或许只是少挣几百块,对全职司机可能就是断了一周口粮。平台用这种简单粗暴的处罚代替精细化管理,看似维护了乘客权益,实则破坏了司乘信任。当司机们开始随身携带录音笔接单,当每次协商都要签字画押,共享经济还剩多少“共享”的味道?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326

评论列表

清晰脱俗的穷

清晰脱俗的穷

2
2025-10-03 00:45

有些人模狗样的外表很健康,内心是残缺的,大家多理解下它们。就当帮助弱残。

UC网友12XXXX4927

UC网友12XXXX4927

2
2025-10-03 00:15

都是惯出来的,大家都不跑,让他们自己去打车自然就没这事了,就那点钱赚不发达的

天涯沦落人

天涯沦落人

2
2025-10-02 23:40

65公里,53块钱,狗才拉

猜你喜欢

爱跳舞的王大姐

爱跳舞的王大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