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哥伦比亚总统佩特罗一纸令下,以色列驻哥全部外交人员必须立即离境,两国自由贸易协定同步终止。让本就紧张的哥以关系彻底破裂,背后正是以色列在国际水域扣押两名哥伦比亚公民的直接导火索。 由47艘船、500多名活动人士组成的“全球坚韧船队”,满载着对加沙民众的人道主义援助,航行在广阔的地中海海域。这其中,就有两名哥伦比亚公民,他们怀揣着善意,想为苦难中的巴勒斯坦民众送去一丝温暖。 可谁也没想到,以色列海军的舰艇突然出现,不仅用高压水炮攻击船只,最终强行登船扣押人员。国际水域本是各国船只自由航行的公域,以色列凭什么动粗? 哥伦比亚总统府的公告说得明明白白,这两名公民只是在开展人道主义行动,既没违规也没越界。佩特罗在社交媒体上怒不可遏,直言这是以色列犯下的又一起国际罪行,哥外交部更是直接定性:这就是赤裸裸的绑架,公然践踏国际法底线。 要知道,哥伦比亚向来珍视公民权益,“朋友来了有好酒,豺狼来了有猎枪”,面对这种强权行径,自然不会忍气吞声。驱逐外交官、终止自贸协定,这两步棋下得又快又狠,却绝非一时冲动。 回溯到2023年10月巴以新一轮冲突爆发,佩特罗就多次怒斥以色列在加沙的军事行动,当年10月底便果断召回驻以大使,打响了抗议的第一枪。2024年5月,眼见加沙局势毫无改善,佩特罗更是直接宣布断绝与以色列的外交关系。 只保留必要的领事业务,当时他在演讲中那句“我们不能回到种族灭绝、灭绝一整个民族的时代”,引发了无数民众的欢呼。今年8月,作为以色列最大的煤炭供应国,哥伦比亚又暂停了煤炭出口,放出“直至以色列停止种族灭绝才恢复”的强硬表态。 9月29日的内阁会议上,佩特罗已经放出风声要终止自贸协定,如今以色列扣押公民的行为,不过是点燃导火索的最后一根火柴,这份自贸协定可不是小打小闹的合作。早在2012年,哥以两国就启动了谈判,历经五轮磋商才在2014年签约,直到2020年8月11日才正式生效,前后耗时整整八年。 协定生效后,哥伦比亚99%的工业产品和97%的农工产品出口以色列都能免缴关税,小到糖果巧克力、啤酒 rum,大到石油制品、汽车零件,都能借此打开以色列市场。2019年时,哥伦比亚对以出口额就达到3.66亿美元,是进口额的四倍之多,贸易顺差高达2.81亿美元,其中煤炭等矿产品占了出口的92%。 如今佩特罗说终止就终止,那句“哥伦比亚不会让生命屈服于逐利的贸易”,足见其捍卫原则的决心。以色列方面却摆出一副“理直气壮”的姿态,声称是“安全拦截”,还说曾通过无线电警告船队改道去阿什杜德港,物资可经安检后转运加沙。 更离谱的是,他们还指认船队部分参与者与哈马斯有关联,试图给自身行为找借口。可这种说法能站得住脚吗?且不说人道主义援助本就该畅通无阻,国际社会早就对以色列的封锁多有不满。 土耳其外交部直接怒斥这是“恐怖主义行为”,哈马斯也痛批其为“海盗罪行”,就连意大利、德国、法国等欧洲多国,都爆发了大规模抗议游行,民众用呐喊表达对以色列行径的愤怒。佩特罗的强硬,其实早有端倪。 近期他不仅和以色列掰手腕,还因美国吊销其赴美签证与美方激烈交锋,直言“联合国总部不应留在纽约”。在他看来,外交就得有风骨,不能为了利益牺牲良知。如今他已明确指示外交部采取法律措施,一边要求以色列立刻释放两名公民,一边还要为两人遭受的权利侵害索要赔偿。 这种“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态度,既维护了哥伦比亚的国家尊严,也为国际社会的人道主义发声。要知道,加沙地带的民众早已在苦难中煎熬许久,人道主义援助就像沙漠中的甘泉。 “全球坚韧船队”里不仅有哥伦比亚公民,还有瑞典气候活动人士格蕾塔·通贝里这样的国际人士,他们冒着风险前行,只为传递一丝希望。以色列的拦截行为,无疑是掐断了这道希望之光。佩特罗的反击,不仅是为自己的公民讨公道,更是在向全世界宣告:人道主义不容践踏,强权政治不得人心。 从召回大使到断交,从暂停煤炭出口到终止自贸协定,再到如今驱逐外交官,哥伦比亚的每一步行动都掷地有声。这背后,是对生命的敬畏,是对正义的坚守。佩特罗用实际行动证明,小国也有大骨气,在原则问题面前,绝不含糊退让。 国际社会需要更多像佩特罗这样的声音。若任由强权在国际水域肆意妄为,若人道主义援助屡屡被无端阻挠,所谓的国际法和国际秩序,不过是一纸空文。希望以色列能早日认清形势,释放被扣押的公民,停止对加沙的封锁,否则只会在国际上越来越孤立哥伦比亚总统 。
快讯快讯!以色列突然宣布了当地时间10月1日,以色列外交部宣布成功拦截多
【26评论】【7点赞】
灵佑
以中国强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