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西方国家,为何突然变笨了?啥也不会了?因为从中国抢走的科技和知识用完了,西方人自己又创新不出来。 这话不是空说,翻开历史就能看见,他们早年的所谓 “科技突破”,大半是从中国偷来的家底。大英图书馆里存着 1793 年的老文件,马戛尔尼使团的副使亲笔写着,要偷偷抄录景德镇的瓷窑配方,还得躲开中国工匠的眼睛。 普鲁士国王更直接,派化学家装成商人,在福建德化的窑厂里潜伏七年,就为偷那点烧瓷的手艺。后来欧洲人炫耀的骨瓷技术,根本不是他们独创的,就是把偷来的景德镇高岭土配方和宜兴紫砂的烧制法子凑一块儿改的,改完还敢说是自己的发明。 四大发明的事儿更让人寒心。耶稣会士利玛窦把《武经总要》里的火器篇译回欧洲,故意删掉所有中文术语,害得英国学者培根以为火药是欧洲修道院里偶然发现的。 谷歌数字图书馆现在还把《天工开物》当成 “东亚无名氏手稿”,却把传教士篡改过的节译本叫做 “欧洲近代科技启蒙文献”,这就是把偷来的东西换个包装,当成自己的功劳。 农业上更贪,荷兰东印度公司贿赂清朝海关,把《农政全书》里的水利器械技术拆着抄回去,改改就申请了十二项专利。 法国传教士偷运的《授时通考》农业图谱,变成了《法兰西农学纲要》,成了欧洲农业革命的底子,可咱们的原著却在北京教堂的地窖里烂掉了。 医学领域的偷抢更过分,维也纳大学的解剖馆里,三千七百幅标着 “欧洲近代医学发现” 的经络图,用红外扫描一看,底下全是被盖住的汉字,原封不动抄自北宋的《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瑞典那个叫林奈的所谓 “植物学之父”,在信里狂妄地说,中国人参的药用价值得重新命名,最好叫 “林奈根”,这不是明着抢功劳吗? 工业上的例子也多,英国纺织公会专门下令,每个来华商船都得带三个工匠,重点记南京布的织造技术,这些偷来的技术直接造就了曼彻斯特的纺织业,却让中国江南十万织户破了产。 1860 年法国人烧圆明园的时候,还特意派工程师测绘天文仪器,把数据给了瑞士钟表业,最后说成是 “欧洲精密机械的奇迹”。 这些偷来的技术撑了西方几百年,可技术这东西不像粮食能存着,用着用着就过时了。现在他们的老本终于吃光了,自己又没本事搞出新东西,就显得 “变笨了”。美国以前总说自己是 “创新灯塔”,现在却越来越没底气。 他们砍了给基础研究的钱,联邦研发预算一减就是 25%,专家说这会让 GDP 长期萎缩 3.8%,跟经历一场金融危机似的。 基础研究是创新的根,根都断了,哪来的新技术?反观中国,2024 年光基础研究经费就花了 2497 亿元,还在涨,这才是真的往创新上使劲。 美国的钱都跑去炒虚的了,硅谷的资本不投实验室,天天盯着虚拟地产、加密货币这些玩意儿,觉得来钱快。 这些炒作带不来真价值,反而把搞实体创新的资源都抢走了。苹果想造电动车,折腾半天还是失败了,就是因为他们太依赖现有的手机生态吃老本,根本没心思搞真正的新技术突破。 更荒唐的是,美国政府的政策一会儿一个样,拜登搞新能源补贴,特朗普上台就取消,企业刚准备好投入,政策又变了,谁还敢安心搞创新?甚至因为政治立场不同,连行业领头羊特斯拉都能被政府排挤,这样怎么可能出成果? 欧洲的情况更糟,创新投资少得可怜,私人研发投资占 GDP 才 1.48%,连美国的一半都不到。 欧盟 27 个国家规矩不一样,税收、标准乱七八糟,企业想跨国家合作都难,90% 的风险投资只集中在少数几个国家,大部分地方连搞创新的钱都没有。 他们还守着老技术不愿动,一半的创新都耗在汽车这些传统行业里,明明该往人工智能、数字技术上转,却怕转型疼,宁愿躺在舒适区里。 加上监管太严,初创公司刚冒头就被各种规矩捆住手脚,要么活不下去,要么只能搬到别的国家去,这样下去根本出不了新东西。 经合组织的报告都显示,欧洲成年人的读写、算术能力这些年一直在降,创新水平自然跟着跌,这不是自己断自己的路吗? 中国能赶上来,不是靠谁的施舍,是靠自己拼出来的。14 亿人的大市场里,一个产品出来,几十家企业抢着做,不创新就活不下去。 从移动支付到高铁,从 5G 到新能源汽车,都是先解决咱们自己的刚需,再一步步做到世界领先。 2024 年全球新晋的独角兽企业里,中国占了 53 家,四个超级独角兽里有三个是中国的,这些企业都扎在人工智能、生命健康这些前沿领域。 现在再看西方,当年偷去的瓷器配方早就跟不上时代了,改良的纺织技术也比不过中国的智能生产线,就连他们炫耀的精密机械,现在高端机床还得看中国的。他们不是突然变笨,是从来就没真正学会自主创新的本事。 那些被剽窃的文明成果,终究没能挡住中国的发展,反而让我们明白,真正的创新从来不是偷来的,是踏踏实实干出来的。
肥头大耳,败坏军容形象!美国防部长开会时用很难听的话骂这些肥胖将军,一个个都有三
【22评论】【29点赞】